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手足口病與口腔疾病區別 飲食護理避免4誤區

兒童手足口病的日常護理中, 飲食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因為錯誤的飲食安排會直接干擾到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 爸爸媽媽要多留心才行。 今天, 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哪些是最常見的寶寶手足口病飲食誤區, 別錯過了哦。

兒童手足口病的症狀

小兒手足口病的疹子較少出現在軀幹及面部, 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 不會造成瘢痕, 更不會留下印跡。

整個病程大約在1周左右結束, 一般不會併發什麼嚴重的後果, 只要護理得當, 不會在皮膚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跡或疤痕。

大多數患兒是突然發病, 首先表現為發高燒,

體溫多在38度以上, 同時伴有頭痛, 咳嗽, 流涕等症狀, 體溫持續不退, 體溫越高, 病程越長, 病情也就越重。

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情較輕的自愈性疾病, 絕大部分患兒預後較好, 少數重症患兒可合併心肌炎、腦炎、但這種可能很小。

口腔皰疹後1-2天可在患兒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膚斑丘疹, 以腳心部最多, 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小至米粒, 大至豌豆大, 較硬並內有混濁液體疹子周圍繞以紅暈。

那麼, 寶寶手足口病的飲食誤區是怎樣的呢?

兒童手足口病的飲食誤區

鮮榨豆漿放久點沒關係。 鮮榨的豆漿如果放置時間過長, 會使細菌繁殖, 食物變質, 加重手足口病小兒胃腸道的不適。 所以鮮榨的豆漿放置時間不可超過四個小時,

最好是兩個小時內喝完, 保證患兒食物的新鮮。

急性期口味重。 手足口病小兒生病時精神狀態及胃腸道的消化功能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粗糙、難消化、刺激性大的食物會加重小兒胃腸道的負擔, 造成小兒口腔及胃腸道的不適。 所以手足口病小兒急性期家長需準備清淡易消化、溫度適宜的流質食物, 避免食物對手足口病小兒口腔及胃腸道的刺激及損傷, 促使營養較好的吸收, 家長也可以給小兒準備一根吸管, 緩解小兒對進食時口腔疼痛的抗拒情緒。 讓手足口病患兒少食多餐, 維持其基本營養需要, 待患兒進入疾病恢復期時, 食物就可以逐漸改為泥糊狀和正常飲食, 選用一些患兒感興趣的食物以提高食欲,

攝入高熱量、高營養素供給患兒每日活動所需。 另外一歲以內的寶寶在生病期應減少輔食量或暫停輔食, 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讓小兒喝冷牛奶去暑熱。 未加熱的鮮牛奶, 會因蛋白過敏而導致鐵的丟失, 造成患兒營養失衡, 而冷涼的食物同時也會刺激手足口病患兒的胃腸道, 導致腹痛、腹瀉。

患病期間吃素。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 患兒在患病期間飲食要“全素, 不動葷腥”。 這是錯誤的。 因為完全吃素, 把牛奶、雞蛋等營養品排除在外, 營養品質不夠, 缺少優質蛋白質, 而抗體是一種蛋白質, 故全素不妥。

最後, 還有寶寶手足口病和口腔疾病的區別, 別錯過了哦。

兒童手足口病和口腔疾病的區別

手足口病與口腔疾病,

既有關聯, 也有差異。 5歲以下的嬰幼兒, 其手足口病可首先表現為口腔症狀, 到口腔科就診時, 提示著兒童口腔科醫生, 在接診“口腔皰疹潰瘍”的患兒時, 一定要仔細檢查, 做好鑒別診斷, 不能因醫生的緣由, 而誤診一名“手足口病”患兒。

手足口病在口腔上的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疹出現較早, 最開始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 周圍有紅暈, 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 也常發生在唇齒側。 繼水皰破潰後, 即出現寶寶口腔潰瘍疼痛, 常流口水, 不能吃東西。

手足口病與以下兩種口腔疾病的區別:皰疹性口炎, 一般無皮疹, 四季皆可發病, 散在為主。 皰疹性咽頰炎, 由病毒引起, 病變在口腔後部如扁桃體、軟齶、懸雍垂, 很少累及頰黏膜、舌、齦,

病原學及血清血檢查可確診, 一般無皮疹。

寶寶手足口病的日常飲食要避開以上誤區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