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脊髓壓迫症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典型的脊髓壓迫症一般起病緩慢, 病程較長, 呈進行性發展。 其間可緩解但總的趨勢是逐漸加重。 早期可有神經根痛, 並表現為脊髓一側受壓症狀, 進而漸漸出現脊髓橫斷性損害症狀。 腰椎穿刺可示椎管梗阻, 腦脊液蛋白質增高。 病變部位越低, 梗粗越完全, 腦脊液中蛋白質含量越高, 甚至腦脊液流出後即凝固(弗魯萬氏征)。

脊髓壓迫症的診斷主要是定位診斷和定性診斷。 作定位診斷首先需判斷脊髓在那一節段受壓。 這主要根據感覺障礙平面在那個節段, 肢體癱瘓的類型以及脊柱X射線平片的改變來綜合考慮。

脊髓部位受壓不同, 可表現其特徵性的症狀。 當高頸段(頸1~4)受壓時, 四肢呈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 受壓節段以下全部感覺喪失。 頸膨大(頸5~胸2)受壓時, 表現為四肢癱, 上肢呈下運動神經元性癱(支配上肢的前角受損所致), 下肢呈上運動神經元性癱。 病變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喪失。 胸段(胸3~12)受壓時雙下肢呈上運動神經元性癱。 因為此段椎管狹小, 症狀出現很早, 且常伴有脊髓半切綜合症(布朗-塞卡爾氏綜合症)。 受損節段常有環繞軀幹的神經痛或束帶感。 病變在胸8~10時, 可引起胸10~11節段所支配的腹直肌下半部無力而上半部肌力正常。 表現比弗氏征陽性(當患者仰臥時壓迫其前額, 令患者用力抬頭時, 可見臍孔向上移動)上﹑中﹑下膚壁反射的消失與否亦有助於定位診斷。

上﹑中﹑下膚壁反射的脊髓反射中樞分別在胸7~8, 胸9~10, 胸11~12。 當腰膨大處(腰1~骶2)受壓時, 可出現雙下肢下運動神經元性癱(支配下肢的前角細胞受損所致), 雙下肢及會陰部各種感覺減退或消失, 大小便功能障礙。 當脊髓圓錐和馬尾部受壓時, 無下肢癱, 有馬鞍區感覺障礙, 有明顯的馬尾神經根痛的症狀。 定位診斷的另一種意義是判斷病變位於脊髓內, 脊髓外硬膜內或硬膜外椎管內。 此種定位診斷對判定病變性質, 決定手術與否, 判斷預後有著重要的意義。 精確定位需進一步行脊髓造影或脊柱CT掃描磁共振及檢查。 脊髓壓迫症的定位診斷則根據病史, 病程進展情況, 症狀和體征,
輔助檢查, 藉此可基本確定病因和病變性質, 從而決定治療的方法。 起病較急﹑病程發展較快者須考慮硬膜外膿腫﹑脊柱轉移性腫瘤﹑脊柱結核等。 脊柱轉移瘤多發生于中年以後, 根痛劇烈, 脊髓受壓症狀出現較早﹑X射線平片可見椎體破壞。 常能在身體其它部位處找到原發病灶。 脊柱結核多發生於青少年, 胸椎多見, X射線片可見椎體破壞及椎旁寒性膿瘍。 起病緩慢, 病情波動, 病程長, 時好時壞者, 應考慮脊髓蛛網膜黏連。 本病多發生于成年人, 症狀多樣, 感覺障礙極不典型。 起病慢, 一側受累後逐漸發展至脊髓橫斷性損害者多見於脊髓外硬膜內原發性良性腫瘤, 以神經纖維瘤和脊膜瘤多見。 多見於青壯年, 常有根痛。
脊柱X射線平片可見椎弓根加寬, 椎間孔擴大等。

為了避免壓迫症發展到不可逆階段, 造成永久性殘疾或甚至危及生命, 脊髓壓迫症的早期診斷頗為重要。 在早期出現神經根痛時就應與心絞痛﹑胃十二指腸潰瘍﹑膽石症﹑腎結石﹑腰腿痛等相鑒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