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血兩虧艾灸療法

所謂的氣血兩虧也就是血虛, 這是一種較為多見的病症, 這種情況的發生會讓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 那麼你知道氣血兩虧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氣血兩虧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呢, 氣血兩虧艾灸療法該怎麼進行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

中醫所說的血虛指血量不足或血質失常或血液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 一般認為, 引起血虛的病因有脾胃虛弱、飲食不足、失血過多、腎氣虧虛、勞作過度等。

艾灸療法

取穴

脾腧、肝腧、腎腧、神闕。

肝俞

在背部, 為足太陽經經穴, 在第九胸椎棘突下, 脊中(督脈)旁開1.5寸。

脾俞

在背部, 為足太陽經經穴, 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脊中(督脈)旁開1.5寸處。

腎腧

在腰部, 當第2腰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神闕

位於人體的腹中部, 臍中央。

灸法

懸灸, 每穴10~15分鐘。 10天為一個療程, 一個療程改善後, 休息3~5日, 可以繼續下一個療程。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 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 在心肺之氣共同作用之下, 內至臟腑, 外達筋骨, 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作用。 但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氣血虧虛則可出現一系列的病證。 主要可歸納為臟腑失於濡養、血不載氣兩方面引起的病證。

(1)臟腑失於濡養

臟腑失於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 唇色爪甲淡白無華, 頭暈目眩, 肢體麻木, 筋脈拘攣, 心悸怔忡,

失眠多夢, 皮膚乾燥, 頭髮枯焦, 以及大便燥結, 小便不利等。

由於心主血, 肝藏血, 所以臨床上血虛主要表現在心肝二髒。 心血不足表現為心悸怔忡, 失眠多夢, 神志不安等。 肝血不足, 不能上榮則面色無華, 眩暈耳鳴, 兩目乾澀, 視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養筋脈, 則肢體麻木, 筋脈拘急, 肌肉顫動;由於中醫認為肝主筋, 爪為筋之餘, 肝血不足, 爪甲失養, 枯薄脆裂。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 心為肝之子, 肝為腎之子。 根據虛則補其母和陽生陰長的道理, 在治療時補心常兼補肝, 補肝常兼滋腎。 在血虛較為嚴重的情況下, 補血方內還常加入補脾肺之氣的藥物。

(2)血不載氣

中醫認為, 血為氣之母, 氣賴血以附, 血載氣以行。 血虛, 氣無以附, 遂因之而虛,

故血虛常伴隨氣虛, 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症狀, 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症狀。 臨床常見血虛而致氣虛的慢性失血證。 特別是在大失血情況下, 氣隨血亡而脫, 此時氣脫反而成為主要矛盾。 大氣下陷則出現氣短不足以息, 或努力呼吸有似氣喘, 或氣息將停, 危在頃刻。

結語:上述的內容就是關於氣血兩虧了, 這種病症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傷害, 因此一定要及時治療。 而在選擇治療方法的時候不妨來試試艾灸療法, 這是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法。 希望上面的內容對大家有所説明。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