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瞭解多數痛風病人第二次發作是在半年到兩年內, 而且發作次數逐漸增加, 常為未治療的痛風病人, 呈多關節性, 在多關節發作者中大多數是累及下肢關節, 但同時累及兩足者罕見。 在此期間通常無痛風症狀, 關節檢查也無異常發現 。
一、痰瘀阻滯型
伴關節畸形, 屈伸不利, 局部皮色暗紅, 體虛乏力, 面色青暗。 舌質絳紅有瘀點, 苔白或黃, 脈象沉滑或細澀。 治宜化痰散結, 活血通絡。 方選二陳桃紅飲加減, 藥用陳皮、半夏、茯苓、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秦艽、炮山甲、天南星、伸筋草等。
二、脾腎陽虛型
症見關節腫痛持續, 肢體及面部浮腫。 伴氣短乏力, 腰膝酸軟, 畏寒肢冷, 納呆嘔惡, 腹脹便溏。 舌質淡胖, 苔薄白, 脈象沉緩或沉細。 治宜健脾益腎, 溫陽散寒。 方選附子理中東加減, 藥用制附子、肉桂、白術、黨參、茯苓、黃芪、杜仲、補骨脂、仙靈脾、肉蓯蓉、骨碎補、金毛狗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