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無力(MG)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神經、肌肉接頭間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 本病具有緩解與復發的傾向,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但多發于兒童及青少年, 女性比男性多, 晚年發病者又以男性多。
(1)益氣升陽湯
組成:黃芪、黨參各15~30克, 白術、當歸各15克, 紫河車12克, 陳皮、柴胡、甘草各6克。
加減:中虛下陷加人參、桔梗;腎陽虛較甚加巴戟天、肉蓯蓉、鹿角膠;腎陰虛較甚加服六味地黃丸;若陰虛兼有虛熱可用西洋參代黨參, 加知母、沙參。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51例;痊癒21例,
(2)保元湯
組成:黨參12克, 黃芪18克, 柴胡、升麻各9克, 生薑、肉桂各6克, 防風、甘草各6克, 赤芍、白芍、地龍各10克。
加減:畏光、流淚、納呆加蒼術、羌活;複視、斜視、眼球活動受限加川芎、全蠍、蜈蚣;面色咣白、活動乏力;紅參易黨參;病程長, 反復發作, 四肢欠溫加熟附片、鹿角膠;煩熱口渴, 舌質紅, 苔黃, 去防風、乾薑, 加仙鶴草、旱蓮草。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3次溫服。 待病情好轉後, 繼用本方製成沖劑內服, 每日2次, 每次20克。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眼肌型重症肌無力65例, 臨床治癒24例, 好轉36例, 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2.5%。
(3)健脾壯陽湯
組成:黨參15~30克, 白術12~18克, 生黃芪24~60克, 升麻9~12克, 柴胡9~18克, 熟附片15~150克, 葛根12~30克, 當歸12~24克, 陳皮9克, 麻黃6~15克, 炙甘草6克。
加減:腎陽虛重加肉桂、鹿角片、杞子、巴戟天、黑芝麻;肢體之力甚加雞血藤、地龍幹;呼吸不暢加桂枝;虛汗多,
用法:每日1劑, 水煎2次約250毫升, 均分2次溫服。 熟附子劑量需自小劑量開始, 酌情遞增。 小部分病人出現輕度口幹、頭暈、舌麻、肢麻和皮膚灼熱感, 或局部肌肉抽動, 出現上述症狀時可按上列加減法靈活變化。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41例, 臨床治癒12例, 顯效17例, 有效9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7%。
(4)補中益氣東加味
組成:黨參12克, 白術12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5克, 黃芪15克, 當歸10克, 陳皮5克, 升麻5克, 桔梗5克, 苡仁12克, 蠶砂10克, 杞子12克, 菟絲子12克。
加減:腹脹、口中乏味去當歸,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治療22例眼肌型重症肌無力, 治癒10例, 顯效6例, 有效5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5.5%。
(5)歸芪異功散
組成:黨參20克(症狀重, 用紅參5~10克), 白術15克, 茯苓15克, 陳皮6克, 黃芪20克, 當歸15克, 黃精30克, 糯米草30克, 雞屎藤30克, 甘草5克。
加減:腎陽不足, 症較輕, 酌加菟絲子、補骨脂、巴戟肉;腎陽不足, 症重者加熟附片。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10例, 獲滿意療效。
附:重症肌無力危象救治
臨床上危象發生, 多見於肌體型或球型的病例。 以呼吸、吞咽困難, 痰涎壅盛, 甚至汗出淋漓, 脈細微弱或大而無力為主症。 目前搶救多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 可用下方治療。
組成:別直參(另煎沖)、炙甘草各9克,
加減:神志不清者, 加蘇合香丸1粒研細沖服。
用法:水煎, 鼻飼給藥。 在應用上述基本方藥的同時, 積極配合現代醫藥搶救:呼吸肌麻痹較輕者, 用吸引器吸痰給氧, 人工呼吸。 呼吸肌麻痹嚴重, 氣管深部積痰, 行氣管插管或切開, 或作人口呼吸, 並針對危象程度, 輕型肌注或靜注新斯的明, 重型用短程大劑量激素治療。 如併發感冒、感染, 青黴素為首選藥物, 亦可選用清熱解毒, 宣肺化痰中藥, 對控制危象有良好療效。
疔效:用上方共搶救10例危象患者, 結果成功8例, 2例死亡, 總有效率為80%。
此外, 有用獨參湯峻補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