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生活中, 經常運動, 難免會磕磕碰碰, 遇上這樣的事情父母很緊張, 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中醫是如何應對跌打損傷的吧。
鄰居小謝同學已經上高中了, 小夥子一米八的大高個兒, 天天拍著籃球風風火火的, 渾身透著一股青春活力。 可是前不久, 小謝不得已安靜下來了, 原來在一次籃球比賽時, 激烈的身體對抗讓小謝的身體失去了平衡, 倒地時不慎把腳給崴了, 小夥子疼得齜牙咧嘴, 堅強得讓人心疼。

謝媽媽心疼兒子, 帶著兒子四處看大夫, 雖然沒傷到骨頭, 也在醫院處理了, 可是麻煩也來了。 小謝的扭傷處腫得就像水煮的蘿蔔, 一天比一天粗。 謝媽媽急得直掉眼淚, 這才想起我這個老中醫的鄰居了。
在日常生活中, 因走路不慎腳被扭傷是經常發生的, 該怎樣治療呢?
第一、分辨傷勢的輕重。
一般來講, 如果活動足踝時雖然很疼, 但並不劇烈,
第二、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
熱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療法, 作用卻截然不同。 血遇熱而活, 遇寒則凝, 所以在受傷早期應該冷敷, 以減少局部血腫。 在出血停止以後再熱敷, 可加速消散傷處周圍的瘀血。 一般而言, 受傷24小時後開始熱敷。

第三、食膳。
核桃仁250克, 板栗仁120克, 一起搗爛, 搓成丸, 每次9克, 每日3次嚼著吃。 還可以內服跌打傷藥。 我們可不要小看這些平時常吃的乾果, 對於恢復肌肉損傷是很有幫助的。
很多人崴腳後都是先使勁揉搓腫起來的地方, 把瘀積的血揉開搓散;然後用熱毛巾敷, 以活血消腫;最後強忍著疼痛走路和活動。
但是, 實踐證明這樣做是不妥當的, 因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後, 會形成血腫, 一般要經過24小時左右才能恢復。 如果扭傷後立即使勁揉搓、熱敷、強迫活動, 勢必會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速出血和滲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