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盤點子宮內膜癌的三大危險因素

子宮內膜癌的幾個危險因素

1、無排卵

如伴有無排卵型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者, 長期月經紊亂, 使子宮內膜持續受雌激素刺激, 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 子宮內膜缺少週期性改變, 而長期處於增生狀態。

2、不育

不育, 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 患內膜癌的危險性明顯升高。 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 約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 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 導致孕酮缺乏或不足, 使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持續性刺激。 妊娠期間胎盤產生雌、孕激素, 使子宮內膜發生相應的妊娠期改變;哺乳期, 由於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

使卵巢功能暫時處於抑制狀態, 使子宮內膜免於受雌激素刺激。 而不孕者, 尤其是因無排卵引起的不孕, 使子宮內膜長期處於增生狀態。

3、肥胖

肥胖, 尤其是絕經後的肥胖, 明顯地增加了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 絕經後卵巢功能衰退, 而腎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組織內經芳香化酶作用轉化為雌酮, 脂肪組織越多, 轉化能力越強, 血漿中雌酮水準也越高。 雌酮是絕經後婦女身體中主要的雌激素, 子宮內膜是雌激素的靶器官, 子宮內膜長期受到無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響, 可導致內膜由增生到癌變。 某些基礎研究也指出, 如增加了雄烯二酮到雌酮的轉換, 也就增加了內膜由增生到癌變的發生率。

有人統計, 按標準體重, 超重9~23kg, 患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了3倍, 如超重》23kg, 則危險性增加10倍。

這些人最容易惹上子宮內膜癌

長期應用雌激素的患者:

出於醫療或其他原因, 長期使用雌激素也會導致子宮內膜癌發生, 其危險程度與服用激素劑量的大小、服用時間的是非、是否適用孕激素、中間是否停保守治療以及病人的特點都有關係。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以進步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 關於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來說, 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比正凡人增加2.8倍, 而內膜癌患者中也有3%~17%同時是糖尿病患者。

肥胖者:

肥胖是造成子宮內膜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早在1960年代就有人調查發覺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均勻體重比對比組高13%。

專家指出, 肥胖者體內脂肪過多不僅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 也使雌酮合成增加, 而雌酮合成增加被以為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素。 因此, 如果體重在不長的時間內持續增加22公斤, 或超過正常體重的40%(被視為警衛值)時, 就應當注意操縱體重了。

未育者:

受地位、壓力等因素的影響, 不育或晚育正日益成為女性的時尚之舉。 然而, 專家提醒道, 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未產或不孕症患者。 40歲以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66.4%為未產婦。 未產婦比經產婦的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三倍。 因此, 正常的孕產不僅對維持女性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同時對女性的生理健康也有重要意義。

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並存者:

由於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可並存於子宮內膜癌患者,

因此常稱此為子宮內膜癌的三聯症。 關於患有此三種疾病的中老年婦女, 其罹患內膜癌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應當引起警惕。

有家族史的人:

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疾病的, 也會使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增大, 約2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月經週期不調患者:

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經紊亂、量多者是正常女性的3倍。 月經週期不調多由於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引起, 因此也不能正常產生孕激素。 子宮內膜缺乏孕激素影響, 造成增生性改變, 終極可能引起癌變。

初潮早與絕經遲者:

12歲以前初潮者比12歲以後初潮者, 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要高60%。 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絕經年齡較正常女性可以晚6年以上。

在52歲及以後絕經者, 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比49歲以前絕經者可增加2.4倍。 因此, 初潮過早和絕經延遲都會使女性行經年齡延長, 從而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