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氣胸是怎麼回事 寶寶發病的特徵你知道嗎

當胸膜腔和外界大氣有交通時如胸廓外傷或手術, 空氣經壁層胸膜進入胸腔時, 以及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泡破裂或支氣管胸膜瘺, 空氣從氣道或肺泡逸入胸膜腔均可造成氣胸,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氣胸的發病原因, 本文接下來就對小兒氣胸的病因進行介紹。

小兒氣胸的發病原因:

自發性氣胸 原因不明, 較常見於青年及年長兒童, 容易復發, 有報告復發率高, 約有1/3~1/2病人在同側再次自發氣胸。 偶可呈家族性。

繼發性氣胸 多發生於下列情況:

(1)穿透性或非穿透性外傷, 由於支氣管或肺泡破裂。

小兒胸外傷多發生於車禍或自高處摔下。 外傷伴有肋骨骨折及穿透性損傷, 累及髒層胸膜時多伴有血胸。

(2)各種穿刺如胸膜穿刺或肺穿刺時, 針灸時進針太深均可引起氣胸發生。

(3)手術後可發生支氣管胸膜瘺伴發氣胸。

(4)施行氣管切開術時如部位過低穿破胸壁時。

(5)機械通氣特別是終末正壓比間歇正壓更易引起氣胸。 那些有廣泛肺泡損傷伴肺順應性嚴重減低的新生兒, 用人工機械通氣最易合併氣胸。 同時空氣進入縱隔引起縱隔氣腫及皮下氣腫, 嚴重者同時合併腹腔或心包積氣。

(6)呼吸道嚴重梗阻時(如新生兒窒息、百日咳、氣道異物吸入、哮喘等)也可使肺組織破裂發生氣胸。

(7)繼發於肺部感染之氣胸, 最多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肺炎,

其次為革蘭陰性桿菌肺炎。 又可繼發於肺膿腫、肺壞疽, 都是由於感染致肺組織壞死穿破髒層胸膜發生氣胸或膿氣胸。

在臨床上, 小兒氣胸常見的典型症狀表現為:

氣胸的典型症狀為突發性胸痛。 胸痛常為針刺樣或刀割樣, 持續時間很短暫。 繼之有胸悶和呼吸困難, 並可有刺激性咳嗽, 這種刺激性乾咳因氣體刺激胸膜所致。 大多數起病急驟, 氣胸量大或伴肺部原有病變者則氣促明顯。 部分患者在氣胸發生前有劇烈咳嗽, 用力屏氣、大便或提重物等的誘因。 但不少患者在正常活動或安靜休息時發病。

張力性氣胸患者常表現精神高度緊張、恐懼、煩躁不安、氣促、窒息感、發紺、出汗, 並有脈搏細弱而快,

血壓下降、皮膚濕冷等休克狀態, 甚至出現意識不清、昏迷, 若不及時搶救往往引起死亡。

氣胸發生時, 胸膜粘連帶或胸膜血管撕裂而產生血氣胸。 若出血量多表現為面色蒼白、冷汗、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休克徵象。 但大多數患者僅為小量出血。

氣胸患者有時呈哮喘樣表現, 氣急嚴重, 甚至兩肺佈滿哮鳴音。 患者一經胸膜腔抽氣減壓, 氣急和哮鳴音即消失。

家長在發現孩子患有氣胸後, 在帶其就醫診治時, 可選的治療方法有:

小容積的氣胸, 如氣胸占胸腔容積不到20%, 不治療經過1~2個月空氣即自行吸收。 大容積的氣胸可吸純氧1~2h造成胸膜腔及血液的氧梯度差增大, 有利於氣胸吸收。 氣胸量較大引起呼吸困難時, 應行胸腔穿刺抽氣急救,

然後採用閉式引流。

對於張力性氣胸如果一般閉式引流仍不能奏效, 則可施行胸腔連續吸引法引流。 當有支氣管胸膜瘺存在時, 吸出空氣不宜太勤, 以便瘺管早日癒合。

對於胸膜疾病在保守治療失敗後, 無手術條件者, 如復發性氣胸, 行胸腔鏡介入治療是有效而實用的方法。 該方法較為安全, 病人能夠耐受。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