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說話遲是怎麼了?

Q:我的兒子2歲了, 很活潑, 反應很快, 話也很多, 經常從嘴巴裡面冒出來長串長串的句子, 但是大人們都聽不懂。 大人們聽得懂的只有2個字的詞, 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 叫得很清晰, 但是教他講話時就是不愛學, 其他同齡孩子無論是男孩女孩都很會講話了, 我們家孩子的進步還是不大, 我們很擔心, 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們該怎麼辦?對了, 我們家講多種語言, 我講普通話, 他爸爸講粵語, 帶他的姑婆跟我爸媽講家鄉話, 請問是不是語言不統一導致我家寶貝講話遲呢?

A:從問題中的描述來看, 這位小朋友應該不存在嚴重影響語言發展的障礙。

“活潑、反應快、話也多”等特點表明他對周圍環境充滿興趣, 與周圍人的關係密切, 理解能力正常, 而且樂於表達。 這符合兩歲小朋友的正常發展特徵。

造成他口頭語言表達不清晰的原因可以從內外兩方面去分析。

個體差異

從內因來看, 語言發展本來就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 正常發展的同齡兒童在語言發展水準上常常很懸殊:有的嬰兒剛11個月就開始學說話了, 而有的卻要到兩三歲才開始說出第一個詞;有的女孩兩歲時口齒就非常清晰了, 而有些男孩兩歲了很多音都發不清楚;有些孩子模仿能力和表達意願特強, 常常能說出很多詞和句子, 但是對詞句的理解往往不太正確,

而另一些孩子說起話來有點兒“字斟句酌”, 話不多, 但是對詞句的理解卻往往很正確。 總的來說, 兒童在語音、詞彙、表達等方面的發展確實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 只要孩子智力、語言理解和社會接觸正常, 父母就不必過於擔心他們的語言發展。 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特點, 假以時日, 孩子遲早能發展出充分的語言能力。

環境因素

從外因來看, 環境確實會影響語言發展過程。 不同方言在發音、構詞和語法上存在很大不同, 家裡有不同的方言, 勢必增加兒童語言學習的複雜性, 致使語言發展過程向後遷延。 一般來說, 這種遷延不會影響兒童最終的語言發展水準, 但是如果嚴重影響到兒童與周圍人的交往和他的生活,

則有必要加以干預。

簡化語言環境可有助於兒童的語言發展。 簡化是指營造以一種方言為主的語言環境, 弱化其他種方言的影響。 假如選擇以普通話為主, 那麼母親就要更多地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 多和孩子說話;多讓孩子與其他說普通話的兒童進行交往;讓孩子的父親也儘量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

另外補充一點, 要避免像課堂教學那樣來教2歲孩子學習語言。 語言不是成人教給兒童的, 而是兒童在生活中自發觀察、模仿和總結出來的, 兒童自身的興趣和主動性至關重要。 要促進兒童語言發展, 一定要結合他們的活動, 針對他們的興趣來開展親子交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