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生後過程中, 睾丸自腹膜後腰部下降, 於7-9個月時降入陰囊, 出生時未下降者亦多在出生後短期內降入陰囊。 睾丸下降不全, 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胎兒期將睾丸向下牽引的索狀引帶異常或缺損, 睾丸便不能自腰部下降到陰囊;二是先天性睾丸發育不全, 致使睾丸對促進性腺激素反應不敏感, 失去激素對睾丸下降的動力作用;三是母體的下丘腦產生的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使腦下垂體分泌黃體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 它們作用於胎兒睾丸的:Legdig細胞產生睾丸酮, 胎兒生長過程中, 如果母體缺乏足量的促性腺激素,
胎兒的腹膜鞘突在睾丸之前進入腹股溝管, 因此睾丸未降者常併發腹股溝疝。
隱睾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 其中雙側隱睾占10-20%。 正常情況下陰囊壁能調節局部溫度使略低於體溫, 以維持睾丸的正常功能。 未下降的睾丸停留在腹膜後, 受體溫影響, 1歲以後就出現超微結構變化, 2歲後基本喪失生精能力。 青春期後, 絕大多數隱睾發生萎縮, 如系雙側, 會影響生育能力。
位置不正常的睾丸, 尤其是位於腹膜後者, 發生腫瘤的機會較正常人高20-40倍左右。 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出生後10個月內注意檢查孩子的陰囊, 如發現問題, 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1歲以內的隱睾仍有自行下降的可能,
隱睾的治療方法
保留生育能力的理想年齡是在出生後12~24個月。 睾丸的自發下降在出生後3個月內即可完成。 睾丸未降的決定性治療應在出生後6~12個月間完成, 此時間是行睾丸下降固定術的最佳時間。
1.激素治療
隱睾可伴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異常, 激素治療採用HCG、LHRH或兩者合用。
2.手術治療
對於出生後6個月, 睾丸仍未下降至陰囊者, 應及早手術。 對於青春期隱睾患者, 一經發現及時行睾丸下降固定術, 術中如發現睾丸已萎縮或不能下降引入陰囊, 必要時可施行睾丸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