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什麼是診法合參

中醫在診斷疾病時, 主要依賴感覺器官, 通過病人體內的病理變化在體表所顯示的異常徵象與病人自我感覺的不適來判斷疾病的本質。 即診斷的準確性取決於醫生的主觀感覺, 以及患者的主觀感覺與自述。

症狀是辨證的基礎, 若症狀出現偏差, 辨證辨病必然產生困難, 因而可能作出錯誤診斷。 為了進行正確的診斷, 特別對於那些症狀複雜的疑難重症, 必須充分搜集盡可能全面與詳盡的資料, 才能減少偏差。 詳細收集臨床資料的根本辦法是四診合參, 因為不同的感覺器官具有不同的感覺功能。

望診、聞診、切診是醫生運用視覺、聽覺、嗅覺與觸覺來對病人進行診察, 而問診則概括了病人的感覺及對疾病發生、發展的有關問題的敘述。 它們之間只能相互補充, 不能彼此取代。 所以, 只有全面收集四診資料, 才不致遺漏辨證所需要的內容, 從而為正確診斷創造良好條件。 故明代徐春甫曾雲:"四者之要, 望聞問之三者先以得其病情之端, 而後總切脈於寸口, 確乎知病之源"。 李延罡則對四診合參作了很形象的比喻, 他說:"望聞問切, 猶人有四肢也。 一肢廢不成其為人;一診缺不成其為醫", 由此可見古代醫家對四診合參之重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