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弱濡則中濕, 弱則中寒, 寒濕相搏, 名日痹, 腰脊骨節苦煩, 肌為不仁, 此當為痹。 ”
《四言舉要》:“浮濡陰虛, 濡小陰虛, 濕留濡細。 腰痛之脈, 濡細腎著。 ”
《三因方》:“濡而弱, 為內熱外冷、自汗, 為小便難。 ”
《醫學入門》:“濡而弱, 內熱外冷, 自汗, 小便難。 心脈浮濡虛損足多汗, 肝脈沉濡恍惚下體重。 腎脈沉濡, 便血女胎脫, 肺脈沉濡虛損, 主憎寒發熱。 脾脈沉濡主少氣。 ”
濡脈之相兼脈中, 《三因方》、《醫學入門》均言:“濡而弱, 內熱外冷。 ”考濡脈體象, 細軟見於浮分, 弱脈體象, 細軟見於沉分。 濡而弱之脈象, 當是浮沉均細軟無力, 此是陰陽俱虛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