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澀脈之單脈介紹

《脈經》:“脈澀者少血多氣。 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 關脈澀, 血氣逆冷;脈澀為血虛, 以中焦有微熱;尺脈澀, 足脛逆冷, 小便赤。 ”

《脈訣》:“澀脈主遍身疼痛, 丈夫有此號傷精, 婦人有孕腫中病, 無孕還須敗血成。 澀脈關前胃氣並, 當關血敗不能停, 尺部如斯逢逆冷, 體寒臍下作雷鳴。 ”

《千金方》:“脈澀者, 少血多氣, 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 關上脈澀, 血氣逆冷;脈澀為血虛, 尺脈澀, 下血不利多汗, 足脛逆冷, 小便赤。 ”

《活人書》:“澀則少血, 寸口澀少氣, 上焦冷;關上澀, 胃冷脾痛;尺中澀, 小便數, 小腹冷;三部俱澀, 腹中氣結。 ”

《四言舉要》:“澀脈少血, 或中寒澀,

反胃結腸, 自汗厥逆。 ”

《三因方》:“澀為少血, 為亡汗, 熱氣不足、為逆冷、為下痢、為心痛。 ”

《診家樞要》:“澀為氣多血少之候, 為少血, 為亡汗、為血痹痛, 為傷精, 女人有孕為胎痛, 無孕為數血病。 左寸澀, 心神虛耗不安, 及冷氣心痛;關澀肝血虛數、肋脹、脅滿、身痛;尺澀男子傷精及疝, 女人月事虛數, 若有孕主胎漏。 右寸澀, 榮衛不和, 上焦冷痞、氣短、臂痛;關澀, 脾弱不食, 胃冷而嘔;R澀, 大便澀, 津液不足, 小腹寒, 足脛逆冷。 ”

《外科精義》:“脈澀則氣澀也, 亦主血虛, 瘡腫, 潰後得之無妨也。 ”

《瀕湖脈學》:“澀緣少血或傷精, 反胃亡陽汗雨淋, 寒澀人榮為血痹, 女人非孕即無經。 寸澀心虛痛對胸, 胃虛脅脹察關中, R為精血俱傷候, 腸結溲淋或下紅。 ”

《診家正眼》:“澀為血少亦主精傷,

寸澀心痛, 或為怔忡, 關澀陰虛因而中熱, 右關上虛, 左關脅脹;尺澀遺淋血痢可決, 孕為胎病, 無孕血竭。 ”

《醫學入門》:“澀為不足傷精血, 為厥、為痢、為惡寒, 或為無汗為心痛。 ”

《醫宗必讀》:“澀脈少血亦主寒澀, 反胃結腸自汗可測。 ”

《古今醫統》:“澀為血少敗血, 惡寒滯下遺精瀉利汗泄。 ”

《景嶽全書》:“澀為陰脈, 為血氣俱虛之候, 為少氣、為憂煩, 為痹痛、為拘攣、為麻木、為無汗、為脾寒少食、為胃寒、為嘔、為二便違和、為四肢厥冷, 男人為傷精, 女子為失血、為不孕, 為經脈不調。 ”

《脈確》:“澀脈血少氣有餘, 主痛、主痹。 寸澀心疼神亦怯, 關中脅脹胃虛嘔, 尺部腸枯五心熱, 婦女當為經不通, 或為胎病宜區別。 ”

《醫宗金鑒》:“澀為血滯、澀虛濕痹, 尺精血傷, 寸汗津竭, 關膈液亡。

《脈訣匯辨》:“澀為血少, 亦主精傷;左寸澀者, 心痛怔忡;澀在左關, 血虛肋脹;左尺得澀, 精傷胎漏;右寸澀者, 痞氣自汗;澀在右關, 不食而嘔, 右尺得澀, 大便艱秘, 腹寒脛冷。 ”

《脈訣刊誤集解》:“澀主腹痛, 女子有孕胎痛, 無孕敗血為痛;丈夫有此號傷精。 關前胃氣並, 當關血散不能停, 尺部如斯逢逆冷, 體寒臍作雷鳴。 ”

《脈訣啟悟注釋》:“澀為血少, 氣滯傷精, 男子艱嗣, 女子難孕。 右寸脈澀, 傷燥咳抹, 左寸脈澀, 驚悸傷營;左關脈澀, 血少邪遏;右關脈澀, 心痛噎膈;左尺脈澀, 遺濁艱嗣;右尺脈澀, 液涸結腸。 有力澀滯, 無力虛衰.隨部斷經, 病必久延。 ”

《三指禪》:“澀脈只緣精血少, 時熱或純寒。 ”

《脈如》:“澀主傷精亡血之病, 為血痹、為寒濕人營, 為心痛, 為脅痛, 為解亦, 為反胃, 為亡陽,

為腸結, 為憂煩, 為拘攣, 為麻木, 為無汗;為脾寒食少, 為二便不調, 為四肢厥冷;男子傷精, 女子失血;又為不月, 為胎病, 為搜淋, 亦為氣滯。 ”

《脈學闡微》:“澀脈多見於情志不遂, 氣機不暢, 陰血耗傷, 血無以充, 氣無以暢, 氣機滯塞, 血運鬱澀所致, 主血少傷精, 反胃亡陽, 汗出、血痹、經閉;寸澀心虛痛胸, 關澀胃虛脅脹、尺澀精血俱傷、腸結, 浸淋, 下紅。 ”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