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小兒腹瀉的多發季節。 中醫認為, 小兒腹瀉, 大致可分為風寒、濕熱、傷食及脾虛四型。
一、風寒型:大便稀薄如泡沫狀, 色淡, 臭味少, 伴有腸鳴腹痛。 多見於秋季腹瀉早期。
1、薑茶:取生薑10克, 綠茶3克, 加水150毫升, 煮沸, 加紅糖少許飲用。
2、扁豆乾薑菜菔子湯:取扁豆10克, 乾薑3克, 菜菔子6克, 加水適量煎湯, 煎成後加紅糖少許, 再煎3分鐘取汁, 分數次飲用。
二、濕熱型:大便呈蛋花樣, 有少量黏液, 伴發熱, 口幹, 尿深黃而少。 多見於秋季腹瀉中期。
1、葛根黃芩粥:取葛根10克, 黃芩10克, 加水煎湯, 去渣取汁, 加糯米50克煮粥, 加紅糖少許服用。
2、絲瓜葉粥:取鮮絲瓜葉30克, 粳米30克, 先將絲瓜葉洗淨放入鍋中, 加水適量, 煎煮15分鐘, 再濾取煎汁, 煮粳米為粥, 粥成加白糖適量調味, 每天分2次食用。
三、傷食型:腹脹, 腹痛, 瀉前哭吵, 大便酸臭, 伴有不消化奶塊, 食欲不好, 有口臭。 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者。
1、楂神曲粥:取山楂50克, 神曲15克, 粳米30克, 先用紗布將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鍋中, 加水適量, 煎煮半小時後去掉藥渣, 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 加適量白糖調味食用, 每天2次。
2、蘋果湯:取蘋果一隻, 洗淨, 連皮切碎, 加水250毫升, 鹽少許, 煎湯代 飲。
四、脾虛型:腹瀉久不愈, 大便稀薄, 帶有白色奶塊, 食欲減退, 消瘦乏力。 多見秋季腹瀉後期或久瀉不愈者。
1、山藥蛋黃粥:取山藥500克, 去皮搗碎, 加水適量, 先用武火燒開,
2、八寶粥:取茯苓、太子參、白術、扁豆各10克, 加水煎湯, 去渣取汁, 加芡實、山藥、蓮肉、炒苡仁各10克, 糯米50克, 煮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