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白花蛇又名小白花蛇、金錢蘄蛇、金錢蛇。 載《飲片新參》。 系眼鏡蛇科動物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的乾燥蛇體。 夏、秋季捕捉, 剖腹除去內臟, 抹淨血, 以頭為中心, 盤成圓形, 用竹簽撐開後焙乾。
【炮製方法】《本草圖經》:“白花蛇, 有大毒, 頭尾各一尺尤甚, 不可用, 只用中斷幹者。 以酒浸去皮骨炙過收之, 不復蛀壞。 ”“取此蛇中劑, 火燒一大磚令通紅, 沃醋令熱氣蒸, 便置蛇於上, 以盆覆宿昔, 如此三過, 去骨取肉, 筆以五味, 令過熟。 ”《聖濟總錄》:“酒浸, 炙, 去皮、骨。 ”“先酒浸, 去骨並酒炙。 ”《奇效良方》:“連骨, 火炙令幹, 勿焦。 ”《本草綱目》:“按《聖濟總錄》雲, 凡用花蛇,
【炮製作用】金錢白花蛇性味甘、成, 溫;有毒。 歸肝、脾經。 具有祛風通絡, 定驚止痙的功能。 本品不生用, 酒制後可增強其祛風通絡的功效, 還可糾正不良氣味, 用於風濕癱瘓, 骨節疼痛, 麻風, 疥癬, 小兒驚風搐溺, 破傷風, 楊梅瘡, 瘰鬁惡瘡。 如治療中風傷酒, 半身不遂, 骨節疼痛及疥瘡諸症的白花蛇酒(《瀕湖集簡方》);治癘疾手足麻木, 毛落眉脫, 遍身瘡疹及一切疥癬風疾的愈風丹(《醫學正傳》);治風癱癘風, 遍身疥癬的驅風膏(《醫壘元戎》);治破傷風, 項頸緊硬,
【炮製研究】金錢白花蛇在宋以前有單純的“酒炙”和“酒浸去皮骨炙”(《本草圖經》)。 宋代出現先“酒浸”、“炙”, 過後再“去皮、骨”(《聖濟總錄》)。 沿用至明代有“連骨, 火炙”(《奇效良方》), 酒浸焙制(《本草綱目》)。 現行, 主要有酒制的方法。 灑制可降低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