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痙攣的拔罐療法

胃痙攣是繼發於其他疾病(如急、慢性胃炎, 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神經官能症等)中的一個症狀, 常因煙酒不節、女子生殖疾病、月經異常、妊娠等現象的反射, 引起胃酸分泌過多, 刺激胃黏膜, 導致胃平滑肌發生陣發性強烈收縮所致。 其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 其痛如鑽、如刺、如灼、如絞;疼痛常向左胸、左肩胛、背部放射, 同時腹部肌肉發生痙攣;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手足厥冷、冷汗甚至休克。 根據病情的輕重, 數分鐘或數小時後, 患者可因出現噯氣、欠伸、嘔吐而緩解。 疼痛停止後, 健康如常, 其發作週期有一日數次或數日、數月1次。

一般分為肝胃蘊熱、寒邪內侵2型。

一、肝胃蘊熱

(一)症狀

胃脘部灼熱疼痛, 痛勢急, 伴有噁心嘔吐, 反酸, 口幹口苦, 口渴喜冷飲, 煩躁易怒。

(二)治法

(1)選穴 大椎、肝俞、胃俞、曲池、內庭。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 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見圖2-12-1)。

肝俞:在背部, 當第9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 往下推2個椎骨, 即第9胸椎棘突下緣, 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見圖2-12-1]。

胃俞:在背部, 當第12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 由第2腰椎往上摸2個椎體, 即為第12胸椎, 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見圖2-12-1]。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 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

肘關節橈側, 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見圖2-4-1)。

內庭:在足背, 當第2、第3趾間, 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見圖2-12-2)。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 大椎、內庭、曲池先用梅花針點刺出血, 以微微出血為度, 之後各穴(除內庭穴)拔罐, 留罐10分鐘, 每日1次, 5次為1療程。

二、寒邪內侵

(一)症狀

胃脘部疼痛、滿悶不適, 遇寒時疼痛加重, 得溫敷、熱飲可以緩解, 伴有四肢不溫, 不思飲食。

圖 2-12-1 大椎、肝俞、胃俞 圖 2-12-2 內庭

(二)治法

(1)選穴 肝俞、胃俞、中脘、梁門、關元。

(2)定位 肝俞:見前。

胃俞:見前。

中脘:在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上4寸[仰臥位, 在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臍中與胸劍聯合部(心窩上邊)的中點為取穴部位, 見圖2-12-3]。

圖 2-12-3 中脘、梁門、關元

梁門:臍中上4寸, 距前正中線2寸[平肚臍與胸劍聯合連線之中點,

前正中線旁開2寸為取穴部位, 見圖2-12-3]。

關元:在下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下3寸(見圖2-12-3)。

(3)拔罐方法 灸罐法。 先用艾條溫灸中脘、關元15~20分鐘, 後在上述各穴上留罐10分鐘, 每日1次, 10次為l療程。

三、注意事項

(1)臨床觀察證實, 凡強壓痛部可緩解的痙攣, 拔罐療效較好, 若拒按時, 應考慮為器質性病變, 要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2)飲食定時定量, 飯後1小時內不做劇烈運動, 食物宜清淡, 戒除煙酒, 加強身體鍛煉。

四、病例

張某, 男性, 29歲。 上腹胃脘部灼熱疼痛3小時, 伴有噁心嘔吐, 泛吐酸水, 平素脾氣暴躁, 曾肌注山莨菪堿未緩解, 某醫院診斷為胃痙攣。 穴取肝俞、胃俞、大椎、內庭、曲池, 採取刺絡拔罐法, 內庭、曲池先用毫針點刺出血, 以微微出血為度, 之後各穴(除內庭穴)拔罐,

留罐10分鐘。 治療3次後疼痛明顯減輕, 鞏固治療2療程後疼痛基本消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