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療法 中醫拔罐的常見反應和護理方法

無論用何種方法將罐吸於體表, 由於罐子的負壓吸引作用, 局部軟組織可隆起於罐口平面以上, 病人覺得局部有牽拉發脹感, 或發熱、溫暖、涼氣外出、舒適感等, 有的病證立即或漸漸減輕, 甚至完全消除。 當然, 上述感覺並非全部出現, 依個體反應的不同, 出現的多寡顯隱有別。 留罐到一定時間(數分鐘至十多分鐘), 或閃罐、走罐多次後, 局部的軟組織呈現潮紅、紫紅色(瘀斑色), 或出現丹痧(小點狀, 紫紅色疹子), 起罐後皮膚的這些變化可能維持一至數天。 這些, 都屬於拔罐療法的治療效應。

中醫拔罐的常見反應和護理方法:

上罐後, 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緊張, 疼痛灼辣難忍, 數分鐘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濕氣證), 或于施術局部的遠端感覺發涼、發麻、疼痛等, 均屬異常反應。 引起異常反應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方面。

1、病人心理反應過度。

2、罐子吸力過大。

3、施術時失誤、灼傷皮膚,

或皮膚本來就有傷口。

4、所塗藥物的刺激過強。

5、罐口邊緣過薄(指代用罐), 或不平滑, 有砂粒狀樣凸起或凹縫、凸痕, 或病人皮膚乾枯鬆弛(如老年人), 加上醫者上罐時可能旋轉了手腕(旋罐), 使皮膚出現皺褶。

6、吸罐時間過長, 局部瘀血形成過多, 隆起明顯。

7、拔罐的局部有淺在的較大動脈分佈(如腹肌溝動脈、足背動脈搏動處), 由於吸力的作用, 局部軟組織緊張, 動脈受壓而使血運受到影響, 於是遠端的組織出現缺血, 故出現發麻、發冷、疼痛等反應, 甚至還會出現組織壞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