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峨媚甩手功

峨媚甩手功屬導引派功法。 為峨峭內樁軟手的基本功之一, 由劉勇發表於1987年。

臨床應用:高血壓、肝病、腎病、心臟病、神經衰弱、風濕性關節炎等。

【練功方法】

1.預備式:全身逐步放鬆, 兩手下垂, 掌心內含, 中指貼于褲邊縫;嘴微閉, 舌輕舐上齶, 雙目垂簾, 內視玄關;鼻吸鼻呼, 自然吐納, 氣沉丹田, 靜養3~5分鐘, 待口中津滿, 分3次緩緩咽下。 呼吸時要求輕、緩、勻、長, 鼓腹收腹應自然、輕柔, 切勿故意用力。 以下各式呼吸要求相同。

2.前後甩手:雙手緩緩抬起於胸前同肩寬, 掌心朝下, 由前向後搖甩, 至極限再由後向前搖甩。 向前甩手時吸氣,

向後甩手時呼氣。 反復多次。 要求心無雜念, 意守丹田, 達到入靜狀態。 初學者可默數甩手次數, 以幫助入靜。 甩動次數, 一般由開始的200~300次逐步增加到2000~3000次;年老體弱者, 可量力而行。 甩手時, 要求掌心朝下, 五指鬆開, 指節放鬆, 以勞宮穴為氣穴交換外氣。 前甩手時意想勞宮穴吸清氣入體內, 後甩手時意想勞宮穴放出體內濁氣(此步驟初學者可不做)。 前後甩手的要求:上宜虛, 下宜實;頭宜懸, 舌宜頂;胸宜含, 背宜挺;臂宜搖, 肘宜沉;腕宜重, 手宜劃;腹宜實, 胯宜松;肛宜提。 趾宜抓。

3.螺旋甩手:回預備式, 靜息2分鐘後, 右腿外展屈膝, 左腳略提起, 踝關節內移, 頭、頸、肩、腰、齶俱向左轉。 右手由右膀旁向左上方劃弧, 掌心向外向上。 五指鬆開, 類似於太極拳白鶴亮翅狀。

同時, 左手握拳由左胯旁向腰後劃弧, 拳心向後向上。 如此甩手12次。 復原後, 行左手甩手, 動作與右手甩手相同, 方向相反。

4.收式:雙手回置胯旁, 雙目輕閉, 自然吐納。 3分鐘後將口中津液分3次咽蔔, 然後, 右手置於丹田, 掌心向內, 左手置於右手上, 雙手先順時針方向, 由內向外旋轉, 逐步擴大至腹部;然後逆時針旋轉, 各24次。 意念氣歸丹田, 最後微睜雙目, 緩行數步, 收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