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斜頸即小兒肌性斜頸, 又名先天性胸鎖乳突肌攣縮性斜頸, 常見於嬰幼兒, 以頭向患側歪斜、前傾、顏面旋向患側為其特點。
斜頸的病因尚未完全肯定, 一般認為多因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良, 使一側胸鎖乳突肌受壓而血液迴圈受阻, 引起該肌缺血性肌纖維變性;或因分娩時胎位不正, 胎兒胸鎖乳突肌受產道或產鉗擠壓致傷出血, 血腫機化形成攣縮, 而導致斜頸發生。 祖國醫學則認為氣血逆亂, 經脈不通, 氣滯血瘀是斜頸的發病機制。
患有斜頸的患兒, 初期一側胸鎖乳突肌有硬塊, 約半年後自行消退(有的不退),
按摩對治療小兒斜頸有較好的療效, 它能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緩解肌肉痙攣, 促使腫物消散, 改善和恢復頸部活動功能。
【按摩療法】
(1)取坐位, 一手扶患兒患側肩部, 另一手扶住患兒頭頂, 使患兒頭部漸漸向健側傾斜, 逐漸拉長患側胸鎖乳突肌, 重複8次。
(2)取仰臥位, 用示(食)指、中指、環指三指推揉患側胸鎖乳突肌約3分鐘。
(3)取仰臥位, 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患側胸鎖乳突肌3分鐘。
(4)取仰臥位, 用拇指指腹端依次按揉印堂、太陽、地倉穴各半分鐘;再用拇指指端點按肩井、曲池、手三裡、外關、合穀穴各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