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常見病, 屬於中醫的“骨痹”、“肩頸病”或“肩背痛”範疇。 病變主要累及頸椎骨、椎間盤和椎管等;對附近神經血管壓迫、刺激而出現相應的不同臨床症狀。 由於病變部位和程度的不同, 臨床上可分為“神經根型”、“脊簡型”、“交感神經型”和“椎動脈型”四種類型。
中醫認為本病的病變組織在骨, 部位在督脈和足太陽經循行皮區, 其病因病機為體虛, 複感外邪, 或因跌僕損傷而致氣血運行不暢, 經絡阻滯, 尤其中老年人肝腎精血不足, 督脈空虛, 以致筋骨失養, 更易形成本病。
本病的病因為感受外邪、客於經脈,
叩刺部位:頸夾脊、手三陽經循行處。
操作規程:常規消群。 首先選擇頸部脊柱兩旁華佗夾脊穴採用中等刺激手法進行叩刺, 再選擇從肩部到肘部外側手三陽經循行線用梅花針叩刺, 從上到下叩3~5遍, 至皮膚發紅。 若手指發麻者, 可叩刺指尖, 至發紅即可。
操作間隔:每日早、晚各1次, 隔日1行, 5次為1個療程。
主治:頸肩部疼痛麻木, 上肢節段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麻木。 一側肩背部沉重感, 上肢無力, 手指發麻,
頸椎病梅花針療法二
叩剌部位:頸夾脊、局部阿是穴。
操作規程:常規消毒, 首先選擇頸部脊柱兩旁華佗夾脊穴採用中等刺激手法進行叩刺, 每條線叩4~7次;然後在頸部椎體旁觸摸按壓尋找壓痛點(即阿是穴)或者條索、結節處, 嚴格消毒後, 用重刺激進行叩刺, 至皮膚微微出血, 即刻加拔火罐, 留罐10分鐘, 用消毒棉簽擦去血跡即可。 可配合按摩手法進行治療。
操作間隔:每週2次, 10次為1個療程。 一般要3個療程。
主治:頸肩部疼痛, 頸部活動明顯受限, 主要表現為走路不穩、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難。
頸椎病梅花針療法三
叩剌部位:第1~5胸椎兩側、風池、大椎、天宗、肩井。
操作規程:首先常規消毒,
操作間隔:每週2~3次, 10次為1個療程。 一般要3個療程。
主治:頸肩酸痛麻木感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 常伴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 頸部僵硬, 活動受限。
頸椎病梅花針療法四
叩刺部位:頸夾脊穴、曲池、外關、合谷、天宗、後溪。
操作規程:常規消毒, 首先選擇頸部脊柱兩旁華佗夾脊穴採用中等刺激手法進行叩刺, 每條線叩4~7次;再選擇雙側曲池、外關、合谷、天宗、後溪用中或重等刺激逐個進行叩刺。
操作間隔:每週2~3次, 10次為1個療程。 一般要3個療程。
主治:頸部疼痛嚴重, 平素頸部姿勢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