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指頸椎骨質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改變, 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脊髓、血管而產生的一系列綜合症候群。 其相關症狀散見於中醫學的“項強”、“痹症”、“頭痛”、“眩暈”等病證中。
病因:感受外邪、客於經脈;扭挫損傷、氣血瘀滯。 久坐耗氣、勞損筋肉;年老體衰、肝腎不足。
病機:經脈痹阻, 或筋骨失養。
病位:頸椎。
病性:虛實夾雜。
【主穴】頂枕線(百會至腦戶的連線)上1/3。
【配穴】神經根型加頂顳後斜線中2/5(對側);椎動脈型加額中線、頂中線;眩暈加頗後線(雙);眩暈、頭痛伴噁心嘔吐加額旁2線(雙);耳鳴加顳後線(同側);交感神經型加額中線,
【操作方法】快速進針, 將針體迅速推進至帽狀腱膜下層, 各線均用瀉法, 行針時, 做頸部放鬆運動, 然後反復按揉頸夾脊及其上部枕部肌肉, 並用手指叩擊頂枕部, 然後讓患者自己左右轉動頭頸, 反復行針直至活動受限減輕或消失。 每日或隔日1次, 每次行針3~5分鐘, 留針1~2小時, 期間行針1~2次, 7~10次為1個療程, 療程間隔5~7天。
【注意事項】
(1)頭針治療頸椎病有一定療效, 對於緩解頸項痛、肩背痛、上肢痛、頭暈頭痛等, 效果尤為明顯。 若配合針灸、按摩、外敷則療效更佳。
(2)長期伏案或低頭工作者, 要注意頸部保健。 工作1~2小時後要活動頸部, 或自我按摩局部, 放鬆頸部肌肉。
(3)落枕會加重頸椎病病情, 故平時應注意正確睡眠姿勢, 枕頭高低要適中, 枕於頸項部。 並注意頸部保暖, 避免風寒之邪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