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情志過激易內傷

中醫學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 亦稱“七情”。 其中喜、怒、憂、思、恐為五志, 五志與五臟有著密切的聯繫。 然而, 異常的情志活動, 可使情緒失控而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失調, 引起人體內陰陽紊亂, 從而出現百病叢生、早衰甚至短壽的嚴重後果。

喜傷心

心在志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與喜志有關。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在髒為心, 在志為喜”。 喜樂愉悅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 有益於恢復身體疲勞, 有益於心主血脈的功能, 所以《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 營衛通利。 ”但歡喜過度, 則導致心氣換散不收,

如《靈樞·本神》說:“喜樂者, 神憚散而不藏”。 從而出現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癡呆, 甚至神志失常, 狂亂等。

怒傷肝

怒是人在情緒激動時的一種情志變化, 由肝之精氣所化, 故說肝在志為怒。 怒志人人皆有, 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情緒變化。 但大怒或鬱怒不解, 既可引起肝氣鬱結, 氣機不暢, 精血律液運行輸布障礙, 痰飲淤血及癥瘕, 積聚內生, 又可致肝氣上逆, 血隨氣逆, 發為出血或中風昏厥, 如《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逆, 甚則嘔血及飧泄”;《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 大怒則形氣絕, 而血菀於上, 使人薄厥。 ”因此, 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 亦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的重要原因。

憂(悲)傷肺

悲憂皆為人體正常的情緒變化或情感反映,

由肺精、肺氣所化生。 人在過度悲哀或過度憂傷時, 導致肺失宣降及肺氣耗傷的病機變化, 臨床常見意志消沉, 精神不振, 氣短胸悶, 乏力懶言及乾咳、氣短、咯血、音啞等症狀。

思傷脾

中醫認為“思則氣結”。 脾在志為思, 思即思慮, 思雖為脾志, 但與心神有關, 故有“思生於心, 而脾應之、思慮過度, 最易妨礙脾氣的運化功能, 致使脾胃之氣結滯, 脾氣不能升清, 胃氣不能降池, 因而出現不思飲食, 納呆食少、脘腹脹滿, 形容憔悴、頭暈目眩, 氣短等。

恐傷腎

恐, 是一種恐懼、害怕的情志活動, 與腎的關係密切。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在髒為腎……在志為恐。 ”過度恐懼傷腎, 致使腎氣失固, 氣陷於下的病機變化, 臨床可見二便失禁, 甚則遺精、陽痿及耳鳴、耳聾、頭眩等症狀。

綜上所言, 情志活動與內臟關係十分密切。 隨著人的年齡增長, 臟腑功能減退、調節適應能力減弱, 面對過激的情志變化就會難以承受, 故而易引起疾病。

避免過激情志的較好方法是:

1、遇事要鎮定自如, 冷靜地對待目前的複雜事情。

2、待事情過後, 不要把它長期放在心上, 自尋苦惱。

3、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 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 胸懷要寬闊, 情緒宜樂觀。

4、要淡泊寧靜, 知足常樂, 把人生憂喜、榮辱、勞苦、得失視為過眼雲煙。 萬事只求安心, 保持精神內守, 人則長壽。

5、平日多參加各種有益心身健康的活動, 尋找精神寄託, 這樣可以預防情志過度, 保證臟腑安泰。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