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拔罐:拉肚子拔拔火罐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 俗稱“拉肚子”, 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 糞質稀薄, 水分增加, 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 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 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 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 急性腹瀉發病急劇, 病程在2~3周之內。 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那麼如何治療腹瀉呢?治療腹瀉的方法有哪些?中醫拔罐療法如何治療腹瀉呢?

治療腹瀉的拔罐療法:

1、患者取仰臥位, 用口徑6cm的中型火罐於肚臍窩處(相當於以神闕穴為中心, 包括兩側天樞穴的部位)拔一罐,

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 往往1~ 3 次即可減輕或者痊癒。 適用于大便溏薄、次數多, 或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 或為完穀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樞、關元、足三裡、上巨虛;②大腸俞、小腸俞、足三裡、下巨虛。 按俞穴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火罐, 取上述兩組腧穴交替使用, 每日或隔日一次, 進行拔罐治療。 本法適用於脾胃虛寒型泄瀉。

拔罐法需注意, 操作時必須迅速, 才能使罐拔緊, 吸附有力。 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泡時, 小的勿需處理, 僅敷以消毒紗布, 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 用消毒針將水放出, 塗以龍膽紫藥水, 或用消毒紗布包敷, 以防感染。 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的部位及大血管分佈部位, 不宜拔罐。 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

亦不宜拔罐。

專家提醒:在家拔罐務必要注意三點:

一、拔火罐兩小時後再洗澡

拔火罐時, 有的人盡可能地延長拔火罐的時間, 以為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專家提醒, 拔火罐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或10分鐘之內, 如果時間太長, 拔火罐部位很可能出現起泡、破潰甚至感染。

二、火罐拔哪兒要找准穴位

傳統的中醫療法裡的拔火罐, 是用杯罐吸附在人體穴位或某個疼痛的局部, 達到治療目的。 自己在家拔火罐, 首先要講究部位是否正確, 拔火罐不只是哪裡疼在哪裡拔火罐,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 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外, 還要在疼痛的相關穴位拔火罐, 才能達到效果。 如有的患者腰疼,

可能還需要在腿部的穴位拔火罐。 很多人並不瞭解人體的穴位情況等, 因此最好在拔火罐前諮詢正規的中醫, 瞭解自己的疼痛情況需要在哪些部位拔火罐。

三、紫印未消失部位不宜重複拔

有的人在一次拔火罐後, 疼痛沒有完全消失, 又在疼痛部位繼續拔火罐, 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強效的手段治癒疾病。

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紫紅印記還沒有完全消失, 是不能在紫印部位連續拔火罐的, 要更換到相關穴位。 否則不但不能緩解疼痛問題, 還可能帶來更多的問題。

拔火罐養生, 要按照上面的三種方法對身體健康才有益, 詳細如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