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治療瘢痕的民間偏方

瘢痕是各種創傷後所引起的正常皮膚組織的外觀形態和組織病理學改變的統稱。 那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瘢痕的治療偏方以及瘢痕的臨床表現, 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面上瘢痕

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 共研為末。 加醋調勻。 夜塗臉上, 清晨洗去。

2、身上瘢痕

春夏用大麥麩, 秋冬用小麥麩, 篩粉, 調油敷塗。

3、去除瘢痕

用雞蛋五、七枚煮熟。 取黃炒黑, 一天塗三次, 直至瘢痕消滅。

4、消滅瘢痕

用鷹屎二兩、僵蠶一兩半, 共研為末, 調蜜敷塗。 又方:用鷹屎、白附子各一兩, 共研為末, 調醋敷含。

一天三、五次, 痕滅為止。

5、身上瘢痕

用夏冰時時熨抹, 能消去。

6、身上瘢痕的祛除法

用黃礬(燒令汁盡)、胡粉(炒黃)各八分, 研細, 加豬油, 共搗成泥。 先以粗布擦瘢, 感到疼痛時, 把藥塗上, 塗藥五次以後, 再用老鷹糞、燕窠草燒祳灰等分, 加人乳調勻塗瘢。 皮膚能恢復正常。

瘢痕的臨床表現

1.表淺性瘢痕

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淺層, 皮膚表面粗糙或有色素變化, 局部平坦、柔軟, 一般無功能障礙, 隨著時間的推移, 瘢痕將逐漸不明顯。

2.增生性瘢痕

損傷累及真皮深層, 瘢痕明顯高於周圍正常皮膚, 局部增厚變硬。 在早期因有毛細血管充血, 瘢痕表面呈紅色、潮紅或紫色。 在此期, 癢和痛為主要症狀, 甚至因為搔抓而致表面破潰。

于環境溫度增高,

情緒激動, 或食辛辣刺激食物時症狀加重。 增生瘢痕往往延續數月或幾年以後, 才漸漸發生退行性變化。 充血減少, 表面顏色變淺, 瘢痕逐漸變軟、平坦, 癢痛減輕以致消失, 這個增生期的長短因人和病變部位不同而不同。

一般來講, 兒童和青壯年增生期較長, 而50歲以上的老年人增生期較短;發生于血供比較豐富如顏面部的瘢痕增生期較長, 而發生於血供較差如四肢末端、脛前區等部位的瘢痕增生期較短。

增生性瘢痕有時雖可厚達2cm以上, 但與深部組織粘連不緊, 可以推動, 與周圍正常皮膚一般有較明顯的界限。 增生性瘢痕的收縮性較攣縮性瘢痕為小。

因此, 發生於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致引起嚴重的功能障礙,

而關節部位大片的增生性瘢痕, 由於其厚硬的夾板作用, 妨礙了關節活動, 可引致功能障礙。

位於關節屈面的增生性瘢痕, 在晚期可發生較明顯的收縮, 從而產生如頜頸粘連等明顯的功能障礙。

3.萎縮性瘢痕

一般損傷較重, 累及皮膚全層及皮下脂肪組織。 臨床表現:瘢痕堅硬、平坦或略高於皮膚表面, 與深部組織如肌肉、肌腱、神經等緊密粘連。

瘢痕局部血液迴圈極差, 呈淡紅色或白色, 表皮極薄, 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負重, 容易破潰而形成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 如長期時愈時潰, 晚期有發生惡變的可能, 病理上多屬鱗狀上皮癌。

萎縮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縮性, 可牽拉鄰近的組織、器官, 而造成嚴重的功能障礙。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 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朋友們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 這裡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 但是, 需要提醒的是, 使用前請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