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水飲伴津虧證治

《傷寒論》第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 仍頭項強痛, 翕翕發熱, 無汗, 心下滿, 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歷來醫家對本條文有諸多異議, 促使我們辨證思考。 本文討論的重點是本條文對水飲證治的啟示。

桂枝湯為何去桂?條文指出:“仍頭項強痛, 翕翕發熱”, 可知證在太陽, “無汗”除外表實證, 可知為津液傷。 去桂枝原因, 陳修園曰:“以其無汗, 知桂枝湯不能絲絲入扣也。 桂枝之長於解肌, 不長於利水, 故知桂枝之不可用也”。 “心下滿, 微痛, 小便不利”, 應屬太陰, 即本條為太陽太陰合病。 具體辨證過程為:外邪內飲的太陽病,

只用發汗法後, 表未解, 而津液耗傷, 邪陷太陰;此方證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解表用生薑, 外可解表, 內可去飲。 徐靈胎《傷寒約篇》指出:“頭痛發熱, 桂枝證仍在也。 以其無汗則不宜更用桂枝, 心下滿則用白術, 小便不利則用茯苓。 此證乃亡津液而有停飲者也。 ”

上面情況如進一步用桂枝會導致何結果呢?津液進一步損傷, 陽氣受傷, 邪入少陰, 變證為真武湯方證, 原文為“太陽病發汗, 汗出不解, 其人仍發熱, 心下悸, 頭眩, 身目閏 動, 振振欲擗地者, 真武湯主之。 ”解表僅生薑不夠, 伍用附子溫陽發汗, 陽氣不足, 水飲亦加重, 去大棗、甘草黏膩之品, 加用芍藥緩解心下悸, 本方證也可稱桂枝去桂、甘、棗加附子湯。

由上可知, 仲景治療水飲證伴津液損傷,

表現為表證合併小便不利, 皆去桂枝。 津液虧損輕者, 加茯苓、白術溫中去飲;津液進一步耗損, 傷及陽氣, 需加用附子溫陽解表化飲, 一為太陰, 一為少陰, 六經辨證不同也。

因此, 學習經典、解讀經文應該從全域解讀, 從整體出發, 方證相互聯繫, 有助於培養臨床思維, 更有助於臨床應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