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主要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頸椎纖維環破裂、萎縮和頸椎小關節紊亂等, 造成對頸神經根、椎動脈的刺激或壓迫等慢性症候群。 此病常引起頭痛、頭昏、眩暈和頸、肩、臂、手的疼痛和麻木, 甚至有的還出現高血壓現象。

本病多見於中老年, 常因工作或勞動時長期處在一種固定的姿勢, 使頸椎軟組織慢性勞損, 久之促成局部骨質增生。 此外, 還有急性軟組織損傷所致。 其病理過程是:椎間盤本身無直接血液供應, 靠軟骨板從椎體吸取營養。 若軟骨板受到損傷, 則椎間盤發生營養性障礙, 進而軟骨板、椎間盤產生退行性病變,

使椎間隙變窄, 韌帶退行性病變、鈣化, 造成關節活動功能受到影響。 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骨刺形成和向後隆起的纖維環、後縱韌帶以及周圍組織的變性、水腫等原因, 使頸神經受到摩擦和壓迫而出現症狀。 此外, 椎動脈在上行中形成三個彎曲, 在穿行第一、第二頸椎橫突孔時形成了一個使椎動脈呈倒置椎體狀的彎曲, 可因環樞關節的活動, 而加大環樞橫突孔倒置椎體的底寬, 使椎動脈受到壓迫, 而產生椎動脈供血不足的現象。 若向前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脊髓, 或交感神經, 即出現昏倒、嘔吐、胸悶和血壓異常等症狀。

臨床表現

1.中年以上病人主訴常有頸後、上背或肩部酸脹不適。

有時頸項發僵、活動不靈。 部分病人有頸部外傷史。

2.上肢一側或兩側出現障礙方面症狀, 如無力、不能上舉、外展困難、握力下降、嚴重持物不穩而下掉。

3.神經根受累, 出現上肢放射痛, 手指麻木發涼;有針刺樣觸電感或燒灼樣疼痛;頸部過伸、過屈、旋轉或咳嗽、打噴嚏時, 痛疼加甚;壓頭時, 可有放射痛。

4.有的患者有眩暈、一側耳鳴和頭昏等症狀, 眩暈常在頸部活動到某一位置時出現(因椎動脈受壓)。 嚴重時病人可出現肢癱、截癱等症狀。

非藥物療法

頸椎牽引法

1.立位牽引:將牽引套(即枕頜布帶, 由雙層白布製成)的兩繩環分別掛在門框上的兩組螺絲上。 牽引者站立於門框下小板凳上, 自行帶好牽引套, 雙足逐漸離開小板凳, 或雙下肢屈曲,

雙足離開地面, 人體全部吊起。 此時頸部的牽引力為體重的93%, 牽引時間為30秒至一分鐘, 有的可延至5分鐘。

2.坐位牽引:在門框上, 接上一個滑輪, 將牽引繩一端與牽引套連接, 另一端掛上所需要的重量(由數個一斤重的鐵塊或砂袋組成)。 掛重量的一端距離地面約半米, 患者坐在方凳上, 吊好牽引套, 在掛重量的一端逐漸加上鐵塊或砂袋, 直到自己受得住為止(一般重量為5~8千克為宜), 牽引時間為15~20分鐘。

推拿療法

1.舒筋通絡。 病人坐位, 用輕柔的揉、按、拿、一指禪推等手法在頸椎兩側及肩部治療。

2.拉寬椎間隙。 醫生用一手托住患者頸部, 一手托住枕部, 用力向上提, 並適度向左右轉旋。

3.理筋整複。 病人前屈適當的角度, 醫者一手用拇指按住患椎棘突,

一手用肘部托住病人頦部, 在向上牽引的同時向患側旋轉頭部。

4.活血化瘀。 用輕柔的一指禪或按、揉頸椎兩側, 上下往返治療。 再用直擦法治療頸椎兩側, 以透熱為度。

頸神經根封閉法

病人側臥, 頭下墊平, 使頭顱部與脊柱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醫者用右手拇指從上向下, 沿胸鎖乳突肌的起點或乳突向下垂直劃一直線, 沿此線找椎間孔壓痛點。 經常規消毒後, 針尖垂直刺到椎間隙孔部, 回抽無血, 即將藥物注入, 如病人有麻脹感時效果更好。 常用藥物為1%普魯卡因4毫克加強的松龍1毫克。

理療

1.離子導入療法。 目前使用的有DZL一Ⅱ型電療機, 是應用直流電導入各種中西藥物, 如普魯卡因、碘化鉀、陳醋、威靈仙, 效果較好。

2.高頻電療法。 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及微波等療法。

3.石蠟療法。 利用加熱後的石蠟敷貼於患處。

4.中藥燙法。 桃仁15克, 紅花15克, 蘇木20克, 桂枝20克, 艾葉6克, 威靈仙20克, 水煎後將毛巾浸於藥液中, 擰乾後趁熱敷於患處, 同時用手掌拍打。

西藥治療

1.解熱鎮痛劑:布洛芬0.2克, 每天3次;強筋松0.2克, 每天3次;消炎痛0.25克, 每天3次。

2.擴張血管藥物:地巴唑、血管舒緩素等。

3.營養和調節神經系統藥物:穀維素、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

中藥治療

1.痹證型:屬風寒者, 治以祛風散寒通絡, 方用桂枝附子東加減;虛寒者, 治以溫陽益氣通絡, 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東加味。

2.眩暈型:肝陽上亢者, 治以平肝潛陽通絡, 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氣血虧虛者, 治以益氣養血通絡, 方用歸脾東加減;痰濕中阻者, 治以化痰利濕通絡,方用溫膽東加味。

3.痙證型:治以益氣養血,舒筋通絡,方用黃芪地龍湯。

治以化痰利濕通絡,方用溫膽東加味。

3.痙證型:治以益氣養血,舒筋通絡,方用黃芪地龍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