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子宮內膜異位症以瘀血郁滯胞宮、沖任而致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種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有以下五方面的說法:
1、免疫學說:有人認為在婦女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 月經期經輸卵管流入腹腔的內膜細胞為主的局部免疫系統所殺滅, 若局部免疫功能不足或逆流腹腔內的內膜細胞數量過多時, 免疫細胞不足以將殺滅, 即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 也有報導子宮內膜異位元症患者有紅斑狼瘡或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史者為無該病患者的兩倍。
2、遺傳因素:Simpson提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一級親代中患有同病者, 明顯高於對照組, 然而並未有發現與該病相關的特異性HLA抗原存在。
3、體腔上皮化生學說:卵巢的生髮上皮、盆腔腹膜、胸膜均起源于體腔上皮淋巴及靜脈播散,
4、子宮內膜種植學說:Sampson最早提出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 隨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腹腔, 種植於卵巢和鄰近的盆腔腹膜, 並繼發生長和蔓延, 發展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有生殖道畸形或梗阻的婦女常併發子宮內膜異位症, 說明經血逆流可致子宮內膜種植。 腹壁刀口子宮內膜異位或分娩後會陰傷口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 是手術者將子宮內膜帶至切口造成醫源性種植。
5、淋巴及靜脈播散學說:在盆腔靜脈或淋巴結中發現子宮內膜組織存在支援該論點。 並認為遠離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大腿的皮膚和肌肉發生的子宮內膜異位可能是淋巴或靜脈播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