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肺燥脾濕型伏暑

證候表現:咽幹口膩, 咳嗆不爽, 或挾稀薄痰唾, 或挾瘀晦血瓣, 時而灑淅惡寒, 寒已發熱, 熱遂不退, 顴赤肢冷, 暮時更甚, 惟又肢倦身痛, 口味時甜時苦, 舌質紅絳, 苔白緊糙, 脈細澀, 下指模糊不暢, 小溲赤澀, 大便溏秘不一。

病因病機:此證屬肺燥脾濕。

處方:先以杏菀梔豉湯以透其燥火之鬱, 待其肺熱得清, 肺液漸回, 繼以半夏茯苓湯以宣中宮之濕, 使濕祛濁化, 自然脾氣散津, 津氣流布, 燥病亦已。

處方:杏菀梔豉湯白杏仁生山梔嫩前胡蘇薄荷竹二青生紫菀香豆豉嫩白前青連翹。

處方:半夏茯苓湯竹瀝制半夏真川貝母薏米仁米泔水浸蒼術生曬白扁豆白杏子仁白茯苓薑汁炒淡枯芩鹽水炙橘白。

出處:《伏暑新繹》·伏暑病理學總論(篇)·伏暑證治辨論(章)

原文:肺燥脾濕咽幹口膩, 咳嗆不爽, 或挾稀薄痰唾, 或挾瘀晦血瓣, 時而灑淅惡寒, 寒已發熱, 熱遂不退, 顴赤肢冷, 暮時更甚, 惟又肢倦身痛, 口味時甜時苦, 舌質紅絳, 苔白緊糙, 脈細澀, 下指模糊不暢, 小溲赤澀, 大便溏秘不一, 此證屬肺燥脾濕。 醫者不知辨析明白, 多有誤認是陰虛勞怯, 奄纏竟至於不起者, 殊可恨也。 先以杏菀梔豉湯以透其燥火之鬱, 待其肺熱得清, 肺液漸回, 繼以半夏茯苓湯以宣中宮之濕, 使濕祛濁化, 自然脾氣散津, 津氣流布, 燥病亦已。 爰立杏菀梔豉湯、半夏茯苓湯, 二方如後,

以備臨時消息之, 杏菀梔豉湯白杏仁生山梔嫩前胡蘇薄荷竹二青生紫菀香豆豉嫩白前青連翹半夏茯苓湯竹瀝制半夏真川貝母薏米仁米泔水浸蒼術生曬白扁豆白杏子仁白茯苓薑汁炒淡枯芩鹽水炙橘白。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