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出血應該做哪些檢查項目

俗稱的胃出血準確說法應該是“上消化道出血”。 其檢查如下。

一、化驗檢查:

急性消化道出血時, 重點化驗應包括血常規、血型、出凝血時間、大便或嘔吐物的匿血試驗(有條件可作放射性核素或免疫學匿血測定法), 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 有條件應測血細胞壓積。

二、特殊檢查方法:

(一)內鏡檢查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時, 纖維胃鏡檢查安全可靠, 是當前首選的診斷方法, 其診斷價值比X線鋇劑檢查為高, 陽性率一般達80%~90%以上。 對一些X線鋇劑檢查不易發現的賁門粘膜撕裂症、糜爛性胃炎、淺潰瘍, 內鏡可迅速作出診斷。

X線檢查所發現的病灶(尤其存在兩個病灶時), 難以辨別該病灶是否為出血原因。 而胃鏡直接觀察, 即能確定, 並可根據病灶情況作相應的止血治療。 做纖維胃鏡檢查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1、胃鏡檢查的最好時機是在出血後24~48h內進行。 如若延誤時間, 一些淺表性粘腹損害部分或全部修復, 從而使診斷的陽性率大大下降。 國內報導一組904例上消化道出血、24h內做胃鏡找到出血灶者占77%, 48h則降至57.6%, 72h降至38.2%。 因此, 必須不失時機地抓緊檢查。

2、處於失血性休克的病人, 應首先補充血容量, 待血壓有所平穩後做胃鏡較為安全。

3、事先一般不必洗胃準備, 但若出血過多, 估計血塊會影響觀察時, 可用冰水洗胃後進行檢查。

(二)X線鋇劑造影

儘管內鏡檢查的診斷價值比X線鋇劑造影優越, 但並不能取而代之。 因為一些腸道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內鏡窺見, 而且由於某些內鏡醫師經驗不足, 有時會遺漏病變, 這些都可通過X線鋇劑檢查得以補救。 但在活動性出血後不宜過早進行鋇劑造影, 否則會因按壓腹部而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 一般主張在出血停止、病情穩定3天后謹慎操作。 對某些診斷困難病例, 可以用Miller-Abbot管達小腸, 分段抽吸腸液, 在帶血腸液部位注入鋇劑檢查。 此法有時可以提高診斷陽性率。 注意殘留鋇劑可干擾選擇性動脈造影及內鏡的檢查。

(三)選擇性動脈造影

當消化道出血經內鏡和X線檢查未能發現病變時, 應做選擇性動脈造影。 該項檢查對腸血管畸形、小腸平滑肌瘤等有很高的診斷價值,

而且, 尚可通過導管滴注血管收縮劑或注入人工栓子止血。 據國外動物實驗結果, 若造影劑外滲, 能顯示出血部位, 則出血速度至少在0.5~1.0ml/min(750~1500ml/d)。 故最適宜於活動性出血時做檢查, 陽性率可達50%~77%。 一般選擇腸系膜上動脈及腹腔動脈造影已足夠顯示所要的範圍。 禁忌證是碘過敏或腎功能衰竭等。 一些有嚴重的動脈硬化的病人, 插管亦十分困難, 不易成功。

(四)放射性核素掃描

經內鏡及X線檢查陰性的病例, 可做放射性核素掃描。 其方法是採用核素(例如99m鍀)標記病人的紅細胞後, 再從靜脈注入病人體內, 當有活動性出血, 而出血速度能達到0.1ml/min, 核素便可以顯示出血部位。 注射一次99m鍀標記的紅細胞,

可以監視病人消化道出血達24h。 經驗證明, 若該項檢查陰性, 則選擇性動脈造影檢查亦往往陰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