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闌尾由於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 它是一種常見病, 其預後取決於是否及時的診斷和治療。 早期診治, 病人多可短期內康復, 死亡率極低(0.1-0.2%);如果延誤診斷和治療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甚至造成死亡。 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病。 臨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體溫升高、嘔吐和中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 闌尾炎是闌尾的炎症, 最常見的腹部外科疾病。
闌尾炎主要分為兩種:
1.急性闌尾炎
(1)梗阻闌尾為一細長的管道, 僅一端與盲腸相通, 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內分泌物積存、內壓增高, 壓迫闌尾壁阻礙遠側血運。
(2)感染其主要因素為闌尾腔內細菌所致的直接感染。 若闌尾黏膜稍有損傷, 細菌侵入管壁, 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
(3)其他被認為與發病有關的其他因素中有因腹瀉、便秘等胃腸道功能障礙引起內臟神經反射, 導致闌尾肌肉和血管痙攣, 產生闌尾管腔狹窄、血供障礙、黏膜受損, 細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
2.慢性闌尾炎
臨床上大致可分為反復發作性闌尾炎和慢性闌尾炎兩大類。 前者多由於急性闌尾炎發作時病灶未能徹底除去殘留感染, 病情遷延不愈而致。 後者沒有急性闌尾炎發作史, 症狀隱晦, 體征也多不確切。
具體症狀如下:
1.急性闌尾炎
(1)腹痛典型的急性闌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
單純性闌尾炎常呈陣發性或持續性脹痛和鈍痛, 持續性劇痛往往提示為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 持續劇痛波及中下腹或兩側下腹, 常為闌尾壞疽穿孔的徵象。
(2)胃腸道症狀單純性闌尾炎的胃腸道症狀並不突出。 在早期可能由於反射性胃痙攣而有噁心、嘔吐。 盆腔位闌尾炎或闌尾壞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數增多。
(3)發熱一般只有低熱, 無寒戰, 化膿性闌尾炎一般亦不超過38℃。 高熱多見於闌尾壞疽、穿孔或已併發腹膜炎。
(4)壓痛和反跳痛腹部壓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現。 闌尾壓痛點通常位於麥氏點, 即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 反跳痛也稱Blumberg征。 在肥胖或盲腸後位闌尾炎的患者, 壓痛可能較輕, 但有明顯的反跳痛。
(5)腹肌緊張闌尾化膿即有此體征, 壞疽穿孔併發腹膜炎時腹肌緊張尤為顯著。 但老年或肥胖患者腹肌較弱, 須同時檢查對側腹肌進行對比。
(6)皮膚感覺過敏在早期, 尤其在闌尾腔有梗阻時, 可出現右下腹皮膚感覺過敏現象, 範圍相當於第10~12胸髓節段神經支配區, 位於右髂脊最高點、右恥骨脊及臍構成的三角區, 也稱Sherren三角, 它並不因闌尾位置不同而改變, 如闌尾壞疽穿孔則在此三角區的皮膚感覺過敏現象即消失。
2.慢性闌尾炎
(1)腹痛右下腹部疼痛, 其特點是間斷性隱痛或脹痛, 時重時輕, 部位比較固定。 多數患者在飽餐, 運動, 勞累, 受涼和長期站立後, 誘發腹痛發生。
(2)胃腸道反應患者常有輕重不等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 病程較長者可出現消瘦、體重下降。 一般無噁心和嘔吐, 也無腹脹, 但老年患者可伴有便秘。
(3)腹部壓痛壓痛是惟一的體征, 主要位於右下腹部, 一般範圍較小, 位置恒定, 重壓時才能出現。 無肌緊張和反跳痛, 一般無腹部包塊。
(4)體征各種特定的壓痛點如麥氏點、蘭氏點及腰大肌征、羅氏征陽性。
那麼闌尾炎該如何進行護理呢?
1、腹痛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不可隨便用止痛藥。 因為止痛後掩蓋了病情, 容易延誤診斷而造成嚴重後果。
2、患急性闌尾炎後, 如果家庭治療無效應及時送醫院。
3、根據目前的醫療水準及技術條件, 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即使保守治療痊癒後也容易再次發作, 所以急性闌尾炎在有條件的清況下, 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
4、非手術治療者, 在用藥時應徹底。 在症狀、體征消失後仍應用藥-周, 以鞏固療效, 減少復發。
5、住院治療應聽從醫生安排。 陪護人員應配合醫護人員做好病人的工作。
6、闌尾炎病情及體征變化較大, 有很多病人表現不典型。 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最好去醫院就診。 以免延誤診斷、治療。
在飲食方面的護理:
1、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2、多喝粥, 如大棗粥、蔬菜粥、胡蘿蔔山藥粥;多吃水果蔬菜, 如花菜、芹菜、山藥、胡蘿蔔、 黑木耳、白菜、捲心菜、空心菜、薺菜等;
3、多喝水,多喝蜂蜜水;
4、多喝保健茶,如金銀花、菊花、白花蛇舌草茶等。
闌尾炎最好別吃什麼食物?
1、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2、少食油炸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3、儘量少食肥膩食物。
3、多喝水,多喝蜂蜜水;
4、多喝保健茶,如金銀花、菊花、白花蛇舌草茶等。
闌尾炎最好別吃什麼食物?
1、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2、少食油炸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3、儘量少食肥膩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