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腦卒中後癲癇

腦卒中後癲癇指腦卒中前沒有癲癇病史, 腦卒中後一定時間內出現癲癇發作並排除腦部和其他代謝性病變, 一般腦電檢測到的癇性放電與腦卒中部位有一致性。 腦卒中後癲癇臨床可見任何類型的發作。 其中, 以部分性發作最為多見。

依據癲癇首次發作時間, 臨床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兩類。 國內一般以2周為界。

早發性癲癇:指腦卒中後2周內出現的癲癇發作, 多見於出血性腦卒中, 如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絕大多數會隨著原發病的穩定和好轉而自行緩解。

遲發性癲癇:指腦卒中2周後出現的癲癇發作,

多見於缺血性腦卒中, 如腦梗塞, 絕大多數會反復發作, 常需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腦卒中後癲癇可見任何類型的發作。 國內調查顯示腦卒中後癲癇以單純部分性發作為主, 約占61%, 部分繼發全身性發作, 約占21%, 癲癇持續狀態約占9%。 雖然全身性發作較為少見, 但大發作(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及癲癇持續狀態對患者的病情進展及預後存在不良影響, 應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癇性發作與病灶部位的關係

1、腦葉出血常併發癲癇, 多腦葉病損尤甚, 其中顳葉44%, 頂葉41%, 枕葉22%, 額葉12%, 島葉10%。

2、殼核和丘腦出血很少引起癲癇發作。

3、小腦及腦幹出血極少引起繼發癲癇。

4、腦動靜脈畸形(AVM)及動脈瘤破裂引起的皮層型腦出血極易伴發早期癲癇。

癲癇病專家陳南華教授建議, 對有明顯癲癇傾向的腦卒中患者可考慮給予1~2周的預防性抗癇治療。

癇性發作與病灶大小的關係:排除中風類型的影響, 病灶大者併發癲癇的比例明顯高於病灶小者。 腔隙性腦梗塞幾乎不發生癲癇。

癇性發作與卒中時間的關係:腦卒中後癲癇可發生在腦卒中病程中任何時期, 早期癇性發作主要發生在腦卒中當時和腦卒中後24小時內, 占全部腦卒中後癇性發作的13%~60%。 遲發性癲癇首次發作多在腦卒中後2年內, 絕大多數(約88%)發生在6~15個月。 2年後發生癲癇者僅2%。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