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治療癲癇的總原則是什麼

中醫學認為:癲癇一病, 多屬本虛標實、上盛下虛的證候。 該病在發作期雖有本虛的見症, 但多以風陽、痰熱、氣逆、絡阻的"標實"症狀較為突出。 風痰濁邪蒙蔽腦竅, 壅塞清陽, 元神失控致上盛的症狀比較明顯。 按中醫急則治其標的原則, 應先以祛邪為主, 可用開竅醒神、平熄肝風、清化痰熱、活血通絡、通腑泄熱轉氣等治法。 此時邪氣亢盛、證候偏實而病程短暫, 所以治無緩法, 應迅速地祛除病邪為好, 可針藥並用, 中西醫並舉。

至休止期以後, 證候多由實轉虛, 是本虛標實而側重在“本虛”, 上盛下虛而側重於“下虛”,

其虛多見氣虛與陰虛, 但以脾腎兩髒證候為主。 按緩則治其本的原則, 應以扶正培本為主。 因有血瘀、痰濁阻絡的標實證在, 故治療方面最宜標本謙顧, 而健脾化痰、益氣活血、育陰通絡、滋陰潛陽、填精補髓等都是常用的治法。 事實上, 癲癇發作期多為時短暫, 規律性的治療難以按病期考慮, 治療的時間以休止期為主, 所以對休止期的辯證治療十分重要。

總之, 癲癇總的治療法則是消除病因、平降逆氣、穩定腦神以控制發作, 調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以鞏固療效, 防止復發。 消除病因要有針對性, 有熱清熱, 有痰逐痰, 有瘀化瘀, 有風熄風, 有驚鎮驚, 有積消積, 有蟲驅蟲;平降逆氣要抓主運脾、平肝、通腑、因逆氣之驟生多因肝氣上逆,

脾胃轉輸紊亂;調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要重在調補脾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