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 膽囊癌肝轉移的部位主要是沿門靜脈幹轉移, 位於膽囊與肝之間的疏鬆結締組織內。 約有45-77%的病人手術或屍檢發現肝門淋巴結轉移, 其中淋巴結轉移率為百分之八十六, 肝門淋巴結轉移率百分之六十二;其中約有2-20支小靜脈最後經膽囊窩終於肝床部位的肝實質或或合成1-2支後入肝, 止於肝靜脈或Ⅴ 、Ⅷ段的門靜脈幹。
1、肝切除手術治療:
從臨床上來說, 對於膽囊癌轉移的治療, 主張進行全身性的綜合治療。 對於部分病例, 可與膽囊癌原發灶同期切除。 若患者體質較好,
選擇地施行膽囊切除加適當的肝切除加淋巴結廓清, 如肝外膽管受侵, 則附加肝外膽管切除或胰十二指腸切除, 可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術中肝切除的方式主要有肝床切除、肝段切除和肝葉切除, 包括右半肝或右三葉。 合理的切除範圍主要在於判斷邊緣, 盲目的擴大切除並不能提高生存率, 反而可增加圍手術期的死亡和併發症的發生。 因此, 提高療效的關鍵是術後肝切緣無癌細胞殘留和徹底的淋巴結廓清。
2、放化療輔助手術治療:
由於膽囊癌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的特點,
3、中醫人參皂苷Rh2聯合治療:
須注意的是, 晚期治療要慎重使用手術切除這個方法。 而對於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膽囊癌患者, 手術後可輔以中醫治療, 通過扶正祛邪、益氣、養血、調和脾胃, 使病人體質得到一定程度恢復。 而對於身體機能較弱, 無法耐受手術的膽囊癌肝轉移患者, 臨床多採用聯合放化療配合中醫藥治療。 中藥如人參皂苷Rh2的聯合治療, 有有增效減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