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也是一種消化系統的疾病, 這種疾病雖然不至於危機生命, 但是也會給身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困擾, 那胃下垂如何預防如何保養?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直立位時胃的大彎抵達盆腔, 而小彎弧線的最低點降至髂脊連線以下的位置。 輕者可無明顯症狀。 嚴重下垂者可伴有胃腸動力低下的表現, 如上腹部不適、易飽脹、厭食、噁心、噯氣及便秘等。
而胃下垂患者的上腹部不適多於餐後、長期站立和勞累後加重, 有時感到隱痛。 下垂的胃排空常較緩慢, 故會出現胃瀦留和繼發性胃炎的症狀。
胃下垂的注意事項
飯後不宜久站。 每天練練仰臥起坐, 就站會增加地心的引力, 造成更嚴重的胃下垂, 如果每天能夠做仰臥起坐, 會將腹部的肌肉練的更結實, 也會增加胃部的膠原蛋白, 增強胃部肌肉的韌性, 緩解胃下垂。 每天仰臥起坐鍛煉2~3次, 每次10分鐘。
在胃下垂者的保健護理方面, 除了積極用藥治療外,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
由於患者多數體質虛弱, 治療要從改善身體素質著手。 平時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避免暴飲暴食。 選用食品應富營養、易消化, 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適當多於蔬菜水果, 以增加腹部脂肪積累。 嚴重者可減少食量, 但要增加餐次以減輕胃的負擔。
飯後不宜久站和劇烈跳動, 較重者可半平臥半小時。
一旦罹患胃下垂, 也要進行積極的治療, 目前胃下垂的治療主要有手術和內科治療兩種。 胃固定術的效果不佳, 如折疊縫合以縮短胃的小網膜, 或將肝圓韌帶穿過胃肌層而懸吊固定在前腹壁上, 現多已廢棄不用。 也就是說手術並不是最佳的選擇。
現在主要採用的保守療法, 也就是內科對症治療。 讓患者少食多餐, 而且食後平臥片刻,
對於胃下垂不要懼怕, 但是要重視, 因為胃是一個人非常關鍵的器官, 如果胃不好, 勢必會影響到消化、吸收, 也會牽連其他的臟器, 平時多做仰臥起坐對胃下垂幫助很大。
胃下垂治療
西醫治療
上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可參照慢性胃炎治療。 腹脹、胃排空緩慢者, 可供給嗎叮啉或胃複安。 合併便秘者首選莫沙必利片。 試用ATP治療, 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注, 25日為1療程, 間隔5天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必要時放置胃托。
中醫治療
耳針:選用毫針柄, 在耳殼“胃腸區”按壓, 尋找敏感點, 在此點上加壓2~3分鐘, 每日1次。
艾灸:取氣海、關元、足三裡、胃俞等穴施灸。
氣功:臥位呼吸法, 患者取仰臥位, 臀部適當墊高或將床腳墊高5釐米, 先吸再呼, 停閉, 重複進行。
胃下垂預防
少食多餐
由於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 過多的食物入胃, 必然會滯留於胃內引起消化不良。 所以, 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 但次數可以增加, 每日4—6餐為合適。
細嚼慢嚥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 細嚼慢嚥以利於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 緩解腹脹不適。
食物細軟
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 主食應以軟飯為佳, 如麵條要煮透煮軟;副食要剁碎炒熟, 少吃生冷蔬菜。 但應注意的是, 魚肉不可過熟, 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 對胃的負擔最小。
營養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都很弱, 加之消化吸收不好, 容易產生機體營養失衡, 故較正常人更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 因此, 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均衡, 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宜。 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
減少刺激
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薑、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 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症狀加重, 影響病情改善, 故而這些食物應儘量少吃少喝, 有所限制。 少量飲些果酒和淡茶有利於減緩胃下垂的發生與發展。
防止便秘
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水果蔬菜, 因為水果蔬菜中含有較多維生素和纖維素, 尤其是後者可促進胃腸蠕動, 使糞便變得鬆軟潤滑, 防止便秘發生。如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緩解和消除便秘。
動靜相宜
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防止胃下垂繼續發展,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胃蠕動,改善症狀。
總之,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對體瘦者,應增加營養。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預防該病,還必須保持樂觀情緒。也可採用簡便易學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應積極徹底治療,以減少該病的發生。
防止便秘發生。如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緩解和消除便秘。
動靜相宜
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防止胃下垂繼續發展,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胃蠕動,改善症狀。
總之,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對體瘦者,應增加營養。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預防該病,還必須保持樂觀情緒。也可採用簡便易學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應積極徹底治療,以減少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