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本書, 從頭到尾只講一件事情——幫您搞清楚怎樣購買食品。 各種食品應當怎麼挑選, 才能買到既營養又安全的食品, 使購買食品的錢花得特別值。
可能有人會問, 只要有錢, 買東西還有誰不會嗎?先別這麼自信, 聽我給您講兩個有關買食品的小故事。
一位媽媽患有糖尿病正在住院檢查治療, 吃醫院的三餐, 還是非常容易感到饑餓。 她的女兒為了讓媽媽餓的時候有點東西墊肚子, 打算買些無糖食品送給媽媽。 在超市轉來轉去, 最後拿了一包無蔗糖營養麥片和無糖高纖餅乾。
在銷售點附近, 她正好碰到了我, 聊起來給媽媽送食品的事情。 我拿起她挑的東西, 立刻對她說:你買錯東西了, 這些給你媽媽吃很不合適。
她很驚訝地問:媽媽有糖尿病, 我給她買無糖食品、高纖維食品, 難道不合適嗎?
我說:這包所謂的營養麥片雖然沒有蔗糖, 卻含有大量的糊精, 還有麥芽糖漿。 糊精升高血糖的速度可以和白糖相媲美, 麥芽糖漿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比白糖更快。 你媽媽吃這種麥片糊糊, 就是喝糖水呢!
女士的眼睛瞪大了。 然後她又問, 這餅乾有什麼不好嗎?我請她細細地看看產品包裝, 找到折疊隱藏起來的配料表, 其中有一種叫植物起酥油的原料。 我又請她好好看看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 上面標明,
她看著我, 不明白這些文字和數位的意思。 我說:植物起酥油是一種不健康的配料, 它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對心臟健康特別不好, 而且促發糖尿病。 31.8%的脂肪含量, 意思是說它是一種高脂肪製品, 比油炸食品還厲害, 油炸速食麵也只有20%的脂肪而已。
我再讓她看包裝上標注的蛋白質含量, 告訴她, 這個產品的營養價值真的不怎麼樣, 蛋白質很少, 除了澱粉就是脂肪, 纖維都吸飽了油已經沒法起到保健作用。 總之, 這樣的食品實在不適合糖尿病人吃。
女士終於明白, 她買的東西根本不適合給媽媽吃, 就連她自己和自己的女兒, 也不該經常吃這樣的食品, 因為它們含營養素很少, 對身體有害的東西卻很多。
其實, 除了“無蔗糖”“高纖維”這樣的詞語外, 讓消費者糊塗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隨著商家日益熱衷於“炒概念”的行銷方法, 消費者賣東西的時候越來越糊塗。 沒有膽固醇要不要買?沒有防腐劑要不要買?無色素要不要買?純天然要不要買?加了保健成分要不要買?加了維生素要不要買?
即便買那些沒有炒作概念的食品, 超市里也有無窮無盡的選擇:水果是大點還是小點好?菜葉顏色是深點還是淺點好?熟肉是褐色的好還是粉紅的好?反季節的蔬果真的有害嗎?玄米和白米有什麼不同?做煎餅可以買餃子粉嗎?炒菜買花生油還是豆油好?
還有很多問題, 大部分消費者都弄不清楚, 比如說, 肉腸等於肉嗎?麥片等於燕麥片嗎?奶茶等於牛奶加茶嗎?果奶等於牛奶加果汁的營養嗎?日本豆腐等於豆腐嗎?爆米花等於玉米嗎?全麥麵包等於全麥嗎?
面對堆滿貨架的商品, 眼花繚亂之餘, 不知道如何挑選, 往往就會跟著廣告走, 買到性價不符的食品, 甚至不知不覺地中了廠商和銷售商的“圈套”。
在幾十年前, 做個消費者不需要什麼知識含量, 有吃就不錯了, 反正什麼都是純天然的。 但在這個食品極大豐富的當代社會, 消費者也必須與時俱進, 必須瞭解食物相關的知識, 才能買對食品。 就好比說, 在30年前, 就叫做有文化, 而如今到了網路時代, 不會用電腦打字, 不會用網路查詢資料, 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可以這麼說, 能夠讀懂食品相關資訊,
買錯食品, 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因為, 損失的不僅是我們的金錢, 還有我們和家人的健康。 日積月累之後, 買錯的食品, 或許就會給我們帶來厚厚的肥肉, 更糟糕的是, 它們還會帶來病痛, 甚至讓我們提前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
要想做個精明理性的購物者, 還真要好好地補補課, 一方面要學習相關的食品知識, 另一方面要瞭解理性購物的小秘訣。
在這本書中, 朋友們可以瞭解選購食品的秘訣, 買到更營養、更安全的食品, 識破商家的小花招, 看透廣告裡的忽悠, 讓自己買食品的錢花得物有所值。 對於每一類食品, 書中都介紹了健康選購的要點, 讓你買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願,在讀完這本書之後,你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超市購物高手,食品選購專家,讓家人朋友們都刮目相看。從此,你的購物筐中食物內容會有很大變化,自己、孩子和所有家人的健康狀況,也將因此而改變。這就是作者撰寫本書的希望所在。
願大家從食品購買開始,把住飲食品質的第一關,給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加油!
讓你買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願,在讀完這本書之後,你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超市購物高手,食品選購專家,讓家人朋友們都刮目相看。從此,你的購物筐中食物內容會有很大變化,自己、孩子和所有家人的健康狀況,也將因此而改變。這就是作者撰寫本書的希望所在。
願大家從食品購買開始,把住飲食品質的第一關,給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