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方

七方是一種中醫當中的一種專有名詞, 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平時醫師給大家開的藥方有哪些你會注意的呢?比如複方、大方、小方等等, 今天給朋友們帶來有關七方的一些知識。

七方是指在方藥組合和臨證運用上各具特色的七種方劑。 《素問·至真要大論》謂“治有緩急, 方有大小”, 開方劑分類之先河。 至金代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始定為七方, 並以此為制方之準繩。

藥效功能

大方味多量重力猛, 一次服完, 適用于邪氣強盛, 病有兼證, 如大承氣湯;小方味少, 量輕, 多次內服, 能治上焦病, 適宜邪氣輕淺, 病無兼證,

如蔥豉湯;緩方, 藥味多, 氣味薄, 緩緩攻逐邪氣, 或以緩和藥治本。

適用於慢性虛弱病證, 如四君子湯;急方氣味雄厚, 藥性強烈, 蕩滌作用較速, 是治療急病重症的方劑, 如回陽救逆的四逆湯。

此外, 方劑的藥味合於單數的叫做奇方, 用於治療病因單純的病證;合於雙數的則稱偶方, 用於治療病因相對複雜的症證, 故需要用兩種以上主藥;所謂複方, 是指兩方或數方結合使用, 適用於複雜的病情或久治不愈的慢性病。

劉氏認為, 大小緩急奇偶複七方, 體現了七種不同的治病組方法則, 堪稱論病遣方之準繩。 由於疾病千變萬化, 症情千差萬別, 因而臨證制方尚須靈活變通。

歷史由來

說:“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 君一臣三佐五, 制之中也。

君一臣三佐九, 制之大也”;“君一臣二, 奇之制也。 君二臣四, 偶之制也。 君二臣三, 奇之制也。

君二臣六, 偶之制也”;“補上治上制以緩, 補下治下制以急, 急則氣味厚, 緩則氣味薄”;“近而奇偶, 制小其服;遠而奇偶, 制大其服。

大則數少, 小則數多, 多則九之, 少則二之。 奇之不去則偶之, 是謂重方。 ”這是“七方”說的最早記載。 從《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述內容來分析, 它是根據病邪的微甚、病位的表裡、病勢的輕重、體質的強弱以及治療的需要, 概括地說明制方的方法, 並不是為了方劑分類而設。

至金·成無己在《傷寒明理論》中說:“制方之用, 大、小、緩、急、奇、偶、複七方是也”, 才明確提出“七方”的名稱, 並將《內經》的“重”改為“複”, 於是後人引申“七方”為最早的方劑分類法。

成氏雖倡“七方”之說, 但除了在分析方劑時有所引用外, 其所著《傷寒明理論》中也未按“七方”分類。 況且迄今為止, 也未見到按“七方”分類的方書。 由此可見, “七方”應當是古代的一種組方理論。

方劑分類的合稱, 指七種組成不同的方劑。 見《傷寒明理論》。

七方的解釋

大方

藥味多、用量大, 治療邪盛病重的方劑。

小方

藥味少、用量小, 治療病輕邪微的方劑。

緩方

藥性緩和, 治療病勢緩慢需長期服用的方劑。

急方

藥性峻猛, 治療病勢急重急於取效的方劑。

奇方

單味藥或藥味合於單數的方劑。

偶方

藥味合於雙數或由兩味藥組成的方。

複方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混合製劑, 也可以是中藥、西藥或中西藥混合。

結語:七方的一些知識是比較科學的,

是中醫當中的一種專有術語, 這些名詞也使中醫的體系得到了完善, 讓中醫成為一種非常龐大的醫學體系之一, 中醫的對症治療也體現了七方的重要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