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大面積心肌梗死 應該如何治療

在生活中, 我們聽慣了心肌梗死, 但是對於大面積心肌梗死還不是特別的瞭解。 大面積心肌梗死是一種什麼疾病呢, 大面積心肌梗死臨床表現又是什麼呢, 為了我們的健康, 一起來瞭解下吧。

大面積心肌梗塞是有可能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改善症狀, 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挽救患者的生命的。 患者和家屬要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出現手術指征時切勿拖延, 積極干預有望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

大面積心肌梗塞發作, 容易出現冠脈閉塞, 心肌嚴重而持續的缺血壞死, 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

容易合併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臟穿孔等危險病症, 甚至對生命造成威脅。 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 有望改善病情, 保護患者的心臟功能, 延續患者寶貴的生命。

把握治療時機, 根據大面積心肌梗塞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急診溶栓或支架治療, 如果錯過相關血管開通時期, 進行積極、規範的鎮痛、吸氧等治療, 加強病情監護, 以限制和縮小梗塞面積。

保持嚴格臥床, 進易消化食物, 預防便秘, 以減輕心臟負擔。 待病情進入穩定期後, 及時冠脈造影, 根據冠脈狹窄的範圍、部位等合理應用支架介入或冠脈搭橋方法治療。 術後配合繼續藥物治療,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有助於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 預防復發,

提高生活品質, 促進患者的康復。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與心肌梗死的大小、部位、側支迴圈發生機制及個體反應有關。

1.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之間的過渡型。 其心絞痛是心肌急劇的和暫時的缺血與缺氧引起的臨床症狀, 具有發作性的臨床特點。 經臨床及心電圖、血清酶學檢查都不能證實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嚴重心絞痛, 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驅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壞死, 心肌細胞的損傷較緩慢, 散在缺血性心肌營養不良, 鏡下可有粟粒性壞死灶。 這類病人心絞痛持續時間10~15min, 有可能短期發生心肌梗死, 臨床上一般分為3種類型。

(1)無症狀患者,

休息或夜間反復出現15~30min或更長時間的持續性心絞痛。 陣發性或進行性加劇, 這些患者無論在臨床或心電圖方面都沒有心肌梗死的表現(初髮型心絞痛)。

(2)既往有心絞痛患者, 心絞痛發作比過去頻繁, 發作持續時間也較久者, 硝酸甘油療效差(惡化型心絞痛)。

(3)在發生心肌梗死後(陳舊性心肌梗死), 經過一個階段無痛期後, 在休息時反復出觀心絞痛發作。 心絞痛時伴有噁心、嘔吐、大汗和心動過速, 或伴有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血壓大幅度波動等, 同時心電圖示sT段一時性明顯抬高(變異型心絞痛)或壓低, 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

心肌梗死前先兆常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臨床表現, 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預兆, 應早期進行防治。

安靜臥床休息時的心絞痛發作, 雖然可有暫時性及可逆性, 但多數是心肌梗死前先兆, 有報導在3個月內發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

因此, 對勞累型心絞痛患者, 休息心絞痛發作出現時, 應考慮到心肌梗死前先兆, 決不可忽視, 應警惕近期內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及時積極治療, 儘量防止發生大面積心肌梗死。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現多不明顯, 有人認為1/2左右的病例在發生心肌梗死前1~2周內有先兆症狀, 但其症狀不典型者多。 有人報導, 老年人心肌梗死, 梗死面積的直徑大於5cm以上者, 48%有疼痛症狀。

2.心肌梗死的臨床症狀心肌梗死發生後.多數病例主要表現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壞死引起的劇烈疼痛, 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狀隨梗死的大小、部位、發展速度和原來心臟的功能情況等而輕重不同。

(1)疼痛。

是最先出現的症狀, 多發生於清晨, 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 但多無明顯誘因, 且常發生于安靜時, 程度較重, 持續時間較長, 可達數小時或數天, 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緩解。

患者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 或有瀕死感。 少數患者無疼痛, 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部分患者疼痛位於上腹部, 被誤認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頜、頸部、背部上方, 被誤認為骨關節痛。

(2)全身症狀:主要是發熱, 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 一般在疼痛發生後24~48h出現, 程度與梗死範圍常呈正相關, 體溫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過39°C,持續1周左右。

發熱持續超過l周或消退後重新出現,或高熱超過39℃,應懷疑並尋找有無併發感染,其次應注意有無心肌梗死新的發展、栓塞性併發症或心肌梗死後症候群。

(3)胃腸道症狀:胃腸道症狀在心肌梗死中占重要地位。60歲以下者約有30%出現。當劇烈胸痛時常伴有反復發作的噁心、嘔吐和上腹脹痛,但這一症狀在老年人卻不似想像中的那樣多見。

國內外幾組較多病例的統計,占2.7%~9.9%。胃腸道症狀可能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也不少見;某些患者還有頑固性呃逆,以下壁心肌梗死多見。在意識清醒,未用過嗎啡、呱替啶等鎮痛劑及過去從無消化道疾病的老人,突然出現上腹痛、嘔吐,甚至個別的下腹痛伴有腹脹、腹瀉者,也不應失去警惕。

(4)低血壓和休克:不少老年患者的低血壓可能是心肌急性缺血損傷後,加上大量出汗、嘔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某些血管擴張、鎮靜等藥物作用而致,可持續數周後再上升,但常不能恢復到以往的水準。

病人表現為反應遲鈍,面色灰暗,額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出汗,皮膚溫度較低,甚至尿少,收縮壓在80~90mmHg或較原基礎血壓下降60mmHg以上。如能仔細監護,及時處理,部分患者可免于休克的發生。

由劇烈疼痛、嚴重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或反射性周圍血管舒縮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的低血壓也不少見,常參與休克的發生。主要由這類原因引起的低血壓,即使嚴重程度較低,如不及時處理和糾正,也可使心肌的缺血損傷加重、擴大,進一步導致更嚴重的休克。

因此,低血壓時不應機械地過於強調必須除外這些原因以診斷“真正的”心源性休克,以免造成對上述因素的忽視,對治療和預後帶來不利影響。

結語:以上為大家介紹了大面積心肌梗塞的治療方法,通過對心肌梗塞的積極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同時要注意早發現早治療,通過醫生專業的手段對患者進行診治,相信一定能夠治癒的。

體溫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過39°C,持續1周左右。

發熱持續超過l周或消退後重新出現,或高熱超過39℃,應懷疑並尋找有無併發感染,其次應注意有無心肌梗死新的發展、栓塞性併發症或心肌梗死後症候群。

(3)胃腸道症狀:胃腸道症狀在心肌梗死中占重要地位。60歲以下者約有30%出現。當劇烈胸痛時常伴有反復發作的噁心、嘔吐和上腹脹痛,但這一症狀在老年人卻不似想像中的那樣多見。

國內外幾組較多病例的統計,占2.7%~9.9%。胃腸道症狀可能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也不少見;某些患者還有頑固性呃逆,以下壁心肌梗死多見。在意識清醒,未用過嗎啡、呱替啶等鎮痛劑及過去從無消化道疾病的老人,突然出現上腹痛、嘔吐,甚至個別的下腹痛伴有腹脹、腹瀉者,也不應失去警惕。

(4)低血壓和休克:不少老年患者的低血壓可能是心肌急性缺血損傷後,加上大量出汗、嘔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某些血管擴張、鎮靜等藥物作用而致,可持續數周後再上升,但常不能恢復到以往的水準。

病人表現為反應遲鈍,面色灰暗,額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出汗,皮膚溫度較低,甚至尿少,收縮壓在80~90mmHg或較原基礎血壓下降60mmHg以上。如能仔細監護,及時處理,部分患者可免于休克的發生。

由劇烈疼痛、嚴重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或反射性周圍血管舒縮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的低血壓也不少見,常參與休克的發生。主要由這類原因引起的低血壓,即使嚴重程度較低,如不及時處理和糾正,也可使心肌的缺血損傷加重、擴大,進一步導致更嚴重的休克。

因此,低血壓時不應機械地過於強調必須除外這些原因以診斷“真正的”心源性休克,以免造成對上述因素的忽視,對治療和預後帶來不利影響。

結語:以上為大家介紹了大面積心肌梗塞的治療方法,通過對心肌梗塞的積極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同時要注意早發現早治療,通過醫生專業的手段對患者進行診治,相信一定能夠治癒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