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鉤端螺旋體病

病因

致病性鉤體為本病的病原。 鉤體呈細長絲狀, 圓柱形, 螺旋盤繞細緻, 有12~18個螺旋, 規則而緊密, 狀如未拉開彈簧錶帶樣。 鉤體的一端或兩端彎曲成鉤狀, 使菌體呈C或S字形。 菌體長度不等, 一般為4~20μm, 平均6~10μm, 直徑平均為0.1~0.2μm。 鉤體運動活潑, 沿長軸旋轉運動, 菌體中央部分較僵直, 兩端柔軟, 有較強的穿透力。

臨床表現

潛伏期2~20天。 因受染者免疫水準的差別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 可直接影響其臨床表現。

1.早期鉤體血症期

多在起病後3天內, 本期突出的表現是:發熱、頭痛、全身乏力、眼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全身表淺淋巴結腫大。

本期還可同時出現消化系統症狀如噁心、嘔吐、納呆、腹瀉;呼吸系統症狀如咽痛、咳嗽、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 部分患者可有肝、脾腫大, 出血傾向。 極少數患者有中毒精神症狀。

2.中期器官損傷期

在起病後3~14日, 此期患者經過了早期的感染中毒敗血症之後, 出現器官損傷表現, 如咯血、肺彌漫性出血、黃疸、皮膚黏膜廣泛出血、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腎功能不全、腦膜腦炎等。

此期的臨床表現是劃分以下各型的主要依據, 分為:流感傷寒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腎功能衰竭型、腦膜腦炎型。

3.恢復期或後發症期

患者熱退後各種症狀逐漸消退, 但也有少數患者退熱後經幾日到3個月左右再次發熱, 出現症狀, 稱後發症。 表現為後發熱、眼後發症、神經系統後發症、脛前熱等症狀。

治療

1.一般治療

強調早期臥床休息, 給予易消化飲食, 保持體液與電解質的平衡, 如體溫過高, 應反復進行物理降溫至38℃左右。 在患者家中、門診或入院24小時內特別在6~24小時內密切觀察病情, 警惕青黴素治療後的雅-赫反應與肺彌漫性出血的出現。 患者尿應採用石灰、含氯石灰等消毒處理。

預後

因臨床類型不同, 各地報告本病的預後有很大的差別。 輕型病例或亞臨床型病例預後良好, 而重型病例或住院病例病死率則較高。

預防

鉤端螺旋體病的預防和管理需採取綜合的措施, 這些措施應包括動物宿主的消滅和管理, 疫水的管理、消毒和個人防護等方面。

飲食

飲食方面要做到規律、合理,

即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 選擇營養價值高的植物或動物蛋白, 如牛奶、蛋類、魚類、瘦肉、各種豆製品等。 各種新鮮蔬菜、瓜果富含維生素, 營養價值高。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知道了鉤端螺旋體病的知識, 知道了鉤端螺旋體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燒、頭疼、嘔吐等, 一旦有這些不良症狀的朋友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檢查哦, 積極的預防這種疾病。 如果大家還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