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可以說是一年中最容易上火的季節, 因為我們通常穿得厚、住的暖, 並且活動也少, 吃了太多熱性食物, 容易體內積熱, 上火。 面對這種內火, 中醫有哪些調理方法呢?
北方室內供暖已開始, 室內溫度高, 而外面溫度低, 有時進出不方便增減衣物, 人們穿得多, 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 就會出現口腔潰瘍、口乾舌燥、面部及後背生瘡、音啞咳嗽等症狀, 這些我們俗稱有了“內火”。
中醫將內火分為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腎火等幾種。 不同的部位的“火”有不同的症狀。
辯證消除冬季“四火”
一、心火
主要表現:心煩急躁、口舌糜爛、生瘡、舌尖紅等;兒童可表現多動、煩、急、不安等。
預防:保持好心態, 防止情緒波動, 多食果蔬, 多飲水, 少食辛辣之物, 禁酒, 多運動。
食療: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 先將赤小豆煮開, 再下粳米共煮為粥, 每日2次, 早晚服用, 有降火之功效。
二、肝火
主要表現:急躁易怒、頭痛眩暈、目赤耳鳴、面紅耳赤、口苦咽幹。 肝的性情最急躁, 肝氣會隨肝火上升, 所以出現急躁易怒等情況。
預防:養肝的關鍵在於制怒, 同時要注意休息, 防止過度疲勞。 因為身體勞累, 就會使人情緒不穩而易怒, 所以生活中要少食辛辣、勿過勞、禁酒等。
三、肺火
主要表現:咳嗽時發、咽喉幹疼、吐黃痰、口幹而渴喜冷飲等。
預防:在多風乾燥季節, 要多飲水, 多食蔬菜水果, 忌食橘子(生熱), 適當運動, 但應避免寒邪侵襲。
四、胃火
主要表現:胃脘灼痛、渴喜冷飲、口臭、牙齦腫痛, 兒童表現為口腔潰瘍, 大便秘結等, 多因胃熱偏盛, 與情志鬱火相關, 過食辛辣之品所致。
預防:平時應少食辛辣、過熱之品。 多飲水, 適當運動, 少吃肥甘厚味, 多食果蔬。
多吃一些涼性食物
在冬季對腸胃健康的人來說, 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一些“涼”性的食物, 這樣可以幫助身體“降火”, 也可以提高身體對寒冷的抵禦能力。
在冬季可以選擇的涼性食物有:蘿蔔、蓮子、松花蛋等。
對於內火來說, 一定要在飲食上注意多多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