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在懷孕兩個月前後, 由於胎氣上逆, 影響胃氣不和, 胃氣不降, 上逆而致嘔吐。
2.症狀
脘悶, 嘔吐, 不能食, 口淡無味, 甚則頭暈, 頭重, 吐酸水, 或食入即吐, 四肢倦怠等症。
3.辨證施治
按妊娠嘔吐, 為胎氣上逆所致。 上逆則頭暈, 嘔吐則心神恍惚。 因此, 先安心神;繼之, 以誘導由上而下進行手法, 抑制上逆之氣而下行;再以補腎安胎, 並予健胃瀉肝, 引氣下降。
配穴與手法:
(1)內關穴(補);
(2)頭部推運法;
(3)背部循壓法;
(4)膈俞穴(補)、腎俞穴(補)、太沖穴(瀉)、足三裡穴(補)。
按上列次序點穴, 每穴平揉、壓放各100次。
輕重標準度:應用中度, 以應和胃氣。
快慢標準度:應用慢度, 以應抑制。
平揉圓圈大小度:應用小度, 以應腎安胎。
方義解釋:胃氣上逆則噁心, 取內關穴, 以抑之, 助以背部循壓法;並補膈俞穴, 促動太陽經脈之氣血順經而下;繼補腎俞穴, 既相應太陽之經脈下行, 又可安眙止逆。 嘔, 則為肝逆;吐, 則為胃逆。 故瀉太沖穴, 補足三裡穴, 引肝胃之逆氣下降。
小結:妊娠嘔吐, 為胎氣反應。 輕者, 逐漸減輕而後愈。 重者, 既影響母體健康, 也影響胎兒成長。 因此, 應予及時治療。 點穴4~5次即可治癒。
驗案例證
吳XX, 女21歲。 因患闌尾炎住本院外科。
主訴:妊娠嘔吐已50多天, 因患闌尾炎住入K院。 住院十多天來, 每夜仍嘔吐, 經婦產科治療未愈, 轉來點穴治療。
處理:補內關、膈俞穴, 每穴平揉、壓放各50次。 手法輕而緩。
本患者, 經點穴1次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