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是一種見於多種腦病的, 與腦組織退行性改變有關的, 以記憶力減退、步態不穩及CT檢查發現腦溝增寬、腦室擴大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系統疾病。 該病屬於中醫虛勞、健忘、振掉、呆病等病症範疇。 乃由腎、肝、脾虧虛、腦髓失養或痰、瘀阻滯於腦絡所致。
本病系多因性疾病。 由遺傳、腦外傷、中毒後遺症、腦梗死、腦炎腦膜炎、腦缺血、缺氧、腦血管畸形、腦部腫瘤、腦中風、癲癇長期發作、煙酒過度、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病變、腦動脈硬化、煤氣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腦實質破壞和神經細胞的萎縮、變形、消失, 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腦血管長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1.發病特點:多發於50歲以後;起病隱襲, 進展緩慢。
2.臨床表現:
記憶力減退:表現為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 甚至書寫、計算、認識能力減退, 嚴重者出現癡呆。
步態不穩:行動遲緩, 步履蹣跚, 站立不穩, 甚至出現震顫。
3.輔助檢查:
CT檢查示腦回變平, 腦溝、腦裂增寬, 腦室擴大。
MRI檢查亦可發現腦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