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拍嗝有技巧防新生兒吐奶 吐奶做好緊急處理法

新生兒吐奶雖然十分常見, 但卻時刻會威脅到寶寶們的健康, 因為寶寶吐奶很容易堵塞氣管而影響寶寶的呼吸, 所以, 寶寶如果出現吐奶的情況, 必須及時處理, 否則對他們的健康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而在餵奶前, 也應做好預防新生兒吐奶的準備工作。

新生兒吐奶塊, 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造成的, 下面的一些措施可以減少新生兒吐奶塊的現象:

1、餵養要得當, 拍嗝有技巧

專家認為, 預防溢奶第一步要做到“餵養得當”, 如果頻繁給寶寶換奶粉、換環境和養育者的話, 對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非常不利,

會加重溢奶的情況。 一般來說, 寶寶吃完奶以後家長要及時拍嗝, 此時應注意寶寶有沒有打嗝, 而不是拍拍就算了。

2、側睡少吐奶, 保護小耳朵

專家表示“不建議整天抱著寶寶睡”。 寶寶睡著後, 往小床上放的時候動作要緩慢一點, 另外最好用側睡的方法, 這樣可以減少吐奶的機會。 一般來說寶寶可以保持這樣的側睡姿勢2-3個小時。 如果家長擔心寶寶的頭型和壓迫內臟的問題, 可以在1小時後, 給寶寶換個睡姿。

此外還應該備一塊小毛巾, 疊成三角形, 從孩子一側耳邊搭到另一側, 這樣就算寶寶溢奶, 也不會弄髒枕頭或流到耳朵。 保持寶寶耳朵的清潔很重要, 因為寶寶耳蝸淺, 比成人更容易患中耳炎。

3、每天一次泳, 消化功能好

對於運動功能不發達的嬰兒來說, 能夠堅持游泳是很有益處。 嬰兒在水中可進行全身運動, 水對於寶寶的身體還有溫柔的按摩和撫觸作用。 此外, 游泳對寶寶的消化能力發展也很有幫助, 可減少溢奶情況的發生。 所以專家建議如果條件允許, 各位媽媽應多給寶寶游游泳。

緊急處理新生兒吐奶的方法有:

1、側向一邊

如果平躺時發生嘔吐: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 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 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來, 以保持呼吸道順暢, 免得阻礙呼吸。 此時, 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 所以平常身邊隨時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 以備不時之需(鼻孔則可用小棉花棒來清理)。

2、拍打背部

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 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 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質床), 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 使其能咳出。

3、捏腳底板

如果這些步驟都做了, 但寶寶還是無反應, 即刻用力刺激其腳底板(或夾或捏), 目的在使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呼吸, 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寶能吸氣, 氧氣能進入肺部, 以免缺氧。 在窒息救命時刻, 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把空氣(氧)送入肺中, 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想如何把異物取出, 這點觀念非常重要。

避免寶寶吐奶的方法:

一、選擇適合大小的奶嘴

奶嘴孔如果過小, 孩子就要用力吸吮, 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

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 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 所以, 在選擇奶嘴時, 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二、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 如果奶脹、噴射出來, 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三、餵奶中以及吃飽後注意拍嗝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 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 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 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 而在此之前, 每次餵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四、餵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到30分鐘。 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