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不僅可以製作藥物, 對膳食中也是可以添加, 同時對黃芪泡水也是最佳之選, 能夠很好的促進人體血液迴圈, 對疾病治療有著很大幫助, 那黃芪泡水喝的功效都有什麼呢?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現代研究, 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但表實邪盛, 氣滯濕阻, 食積停滯, 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 以及陰虛陽亢者, 均須禁服。
黃芪功效主治:
黃芪的養生保健功效主要有益氣、固本,
用於治療氣虛乏力, 中氣下陷, 久瀉脫肛, 便血崩漏, 表虛自汗, 癰疽難潰, 久潰不斂, 血虛萎黃, 內熱消渴, 慢性腎炎, 蛋白尿, 糖尿病等。 炙黃芪益氣補中, 生用固表托瘡。
黃芪補氣固表功效相關的藥理作用為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造血功能。 改善物質代謝、增強性腺功能、抗應激、延緩衰老等作用。 黃芪還具有強心、調節血壓、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潰瘍等作用。 黃芪多糖和黃芪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黃芪泡水喝的功效
黃芪在中醫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 取黃芪泡水飲用, 可治身體困倦, 無力, 氣短。 取黃芪加防風、白術、甘草、生薑、大棗適量煎服, 防治免疫功能低下, 反復感冒。 取黃芪配伍牡蠣、浮小麥、麻黃根,
以黃芪配白術、防己、生薑、大棗, 可治水腫。 黃芪與黨參、白術、甘草、枳殼、升麻、柴胡同用, 可治脫肛、子宮或內臟下垂。 用黃芪配伍陳皮、麻仁、蜂蜜, 可治老人或產後便秘, 欲便不能。 用黃芪加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 既可治腹部冷痛、又可治關節、肌肉疼痛。
以黃芪加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銀花、白芷, 可治癰疽內膿已成而不破潰。 取黃芪、生薏米、赤小豆、雞內金、陳皮, 加糯米煮熟成粥食用, 可治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殘存浮腫。 但需要明確的是, 脈細數、舌質紅, 屬中醫腎陰虛者, 不宜服用。
食療價值
1、用黃芪配以健脾利濕的雲苓煲鯉魚, 有滋養、補氣、健脾、利濕的作用。
2、黃芪白術防風燉雞, 對預防感冒, 增強免疫力有一定作用。
3、平時氣血虧虛引起的面色萎黃、乏力、頭暈眼花或大病後、產後女性等也可以食用黃芪。 此時宜與大棗、龍眼肉、當歸、枸杞子等一起調配藥膳食用, 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
4、民間常用黃芪燉母雞、黃芪煮黑豆。 常服黃芪, 可令人精神煥發、增強體質。
5、黃芪味甘性微溫, 擅長補中益氣, 但凡具有倦怠乏力、氣短、食少、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等症狀的脾氣虛弱人群或者是脫肛、胃下垂等患者都可以使用黃芪調配藥膳食用。
結語:看完中藥黃芪的養生保健功效你現在對它是不是多了一層認識呢, 其實黃芪在中醫裡應用的非常廣泛, 正常人也可以用黃芪泡水飲用, 從而達到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