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治療長期強迫症?

喜歡清潔、細心檢查, 原本都是良好的習慣。 可這些行為要是成了一種“非如此不可”的“儀式”, 這些都是強迫症的表現。 做做強迫症測試看你是否撞上了強迫症。 強迫症的自我治療方式有哪些呢?

在心理學上, 強迫症被認為是一種精神障礙, 這類患者明知道自己不停在做的事或在想的問題毫無意義, 卻停不下來, 而且越想抵制, 越會感到緊張和痛苦, 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生活。

從分類來看, 強迫症分為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兩種。 反復檢查、反復提問或是不停數數等為強迫行為。 而強迫思維患者則會反復出現毫無意義的想法、懷疑或恐懼等。

比如有些人總懷疑自己是不是開車撞到了人, 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對某些數位產生恐懼, 認為它們“不吉利”。 當然, 還有很多時候強迫思維與強迫行為是同時存在的。

使用拖延戰術

如果你有強迫傾向, 可以試試運用“15分鐘法則”, 它可以延長強迫行為的反應時間。 例如當你剛開始要求自己洗手時, 就告訴自己過5分鐘再洗, 此後, 延遲的時間也可以逐漸延長。 這段時間並不是用來被動等待的, 而是“再確認”一下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是不是強迫症造成的, 想想為什麼會如此, 然後轉移一下注意力, 做些其他有興趣、有建設性的活動。

總是強迫性檢查的人, 則可以試試這個方法:假如你總是要檢查門鎖,

那就請試著仔細地、緩慢地鎖上門, 把這個動作深深記在心中, 並告訴自己:“門現在已經鎖上了, 我看見門已經鎖上了!”這樣, 你得到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門已經鎖上了, 所以當強迫性衝動要你去檢查門鎖時, 你就能馬上“確認”:那是強迫性想法, 那是強迫症!

但以上的“招數”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而且未必對每個人都有效。 要治癒疾病, 最好還是尋求心理專業人士的指導, 接受系統的治療。

高發人群

通常內心追求完美、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更易患上強迫症。 因為這些人總對自己不滿意, 會習慣性地反省自己, 甚至苛刻地檢查自己的言行, 放大缺點, 在這種情況下, 他們可能會通過重複某一行為或觀點,

修正自己的“不足”。 久而久之形成習慣, 牛角尖越鑽越深, 最終讓自己陷入不反復做就焦慮, 越做越焦慮的惡性循環之中。

除了性格特徵, 某些職業的特定要求也容易導致從業者形成強迫症。 在臨床上見得最多的是會計。 這些人每天面對的都是精確的數字, 容不得半點馬虎, 所以反復校對成了他們對工作負責任的一種體現。 與此相似的還有教師, 她們的工作雖然不像會計那樣精細, 但一個稱職的老師, 需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 需要細心對待孩子的功課。 所有這些工作上的優點, 一旦無限放大, 就像是給強迫症的入侵打開了一扇門。

其實, 無論是先天的性格造就, 還是後天的工作使然, 強迫症患者都有一個統一的特點:他們對自己期望過高,

即使不斷努力, 仍難達到目標, 於是引發骨子裡的自卑。 也正因如此, 在強迫症的治療方法中, 才會有增強自信一項。

應對辦法

強迫症, 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而是一個家庭的事;它可能帶來不止一個人的痛苦, 而是一個家庭的痛苦。

比如, 一個極度怕髒的人, 會要求家人也不停地洗手, 會用消毒液到處消毒……一旦家人忍受不了開始反抗, 矛盾就隨之產生, 該怎麼辦?專家表示, 與其限制強迫症患者的不合理行為, 不如多多交流, 找出導致重複行為的原因, 否則很可能會令病情加重。

預防措施

防病一向優先於治病, 強迫症自然也不例外。 在瞭解如何預防強迫症之前, 我們先要知道的就是什麼導致了強迫症,

如此才能有的放矢。

對於引發強迫症的原因, 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 它既與遺傳、大腦結構、神經遞質有關, 與社會環境也有關係。 而相比較生物學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更容易被提前干預。 即便是追求完美, 易患強迫症的個性, 也能在正確的環境影響下出現轉變。

所以, 從小注意個性的培養十分必要。 家長不要給予過多的、過於刻板的條條框框, 也不要強加給孩子過高的期望, 因為由此產生的壓力可能導致強迫症。 屈英還特別提醒,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事事一絲不苟就是好事, 其實這種個性反而容易導致他們成為強迫症患者的“後備軍”。

而有強迫傾向的人, 應多參加集體性活動及文體活動, 從事有興趣的工作,培養愛好,這能讓人建立起新的興奮點,抑制疾病的發作。此外,要採取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並學習對付各種壓力的積極方法,不要回避困難,培養敢於承受挫折的品質,是預防的關鍵。

從事有興趣的工作,培養愛好,這能讓人建立起新的興奮點,抑制疾病的發作。此外,要採取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並學習對付各種壓力的積極方法,不要回避困難,培養敢於承受挫折的品質,是預防的關鍵。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