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經質人際交往中的三大傾向

神經質患者在人際交往中的三種傾向雖然屬於不同的狀態甚至有相反的傾向, 但是這種人際交往的對策往往是人們為了逃避或防禦焦慮的一種機制, 但是這種機制下形成的帶有依賴性、攻擊性和防禦性的性格, 卻會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更加脆弱和敏感, 甚至會讓其他的人覺得他們難以相處, 而遠離他們, 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要避免自己陷入神經質的困境, 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交際心理和態度。

接近人群

一些人學會了靠強調自己的無助感來應對他們的焦慮, 他們依賴他人,

強制性地尋求父母或養育者的喜愛和接受。 他們獲得的同情使他們暫時免除了焦慮, 但卻承擔了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使用這些對策的風險。 其結果是, 這些人對被愛和被接受產生了強烈的需要。

他們認為, 只要他們能找到愛, 一切都會好的, 他們不加選擇地依附於身邊的某個人, 因為他們覺得任何一種關係都比孤獨、無助和被冷落好。 如果你曾經接觸過這樣的人, 你肯定會贊同說和這樣的人長期交往是無意義的, 他們不會愛, 只會索取;不會分享感情, 只會要求感情。 正是由於這樣的神經症風格, 每一段新的關係必然長久不了。

反對人群

應對焦慮的另一種方式是戰鬥。 有些人發現, 攻擊性和敵意行為是對付不良家庭環境的最好手段。

他們攻擊或傷害其他兒童, 以此來對自己的不安全感和不適應感進行補償, 他們由此獲得了短暫的權利和班上其他兒童的服從, 但他們沒有真正的友誼。 這些兒童長大後, 他們會更熟練地使用這種神經症的風格, 他們可以比其商務對手更強, 用傷害性的語言痛斥其他人。

在不少的現實例子中, 我們都可以看到一種總是要欺壓他人的需要, 霍妮認為, 這種神經症風格以‘外化’為特徵, 這一看法與佛洛德提出的“投射”的概念相似。 這就是說, 這些人從他們童年期遇到的人那裡瞭解到, 所有的人從根本上講都是帶有敵意的, 都是想要得到他們能得到的所有東西。

基於這樣的認識, 他們的反應就是在別人對他們做什麼之前先對別人採取行動。

他們認為愛和其他積極情感都是愚蠢和軟弱的, 他們只在用得著別人時才與他們建立關係。 與這種風格的神經症患者交往一定是膚淺、令人難堪和痛苦的。

脫離人群

有些人採用第三種策略來應對他們的焦慮, 他們不是以依賴或敵意的方式與人交往, 而是簡單地不理會外部世界。 誰會需要他們?這些兒童的對隱私和自我滿足有強烈渴望。 長大成人後, 他們尋找那些不與人打交道的職業。 他們回避情感、愛和友誼。 因為情感上的依戀可能會使他們回憶起童年經歷的痛苦, 所以他們對情感體驗變得麻木。 他們避免焦慮的方式是簡單地避免參與。 愛上這類人肯定是一個錯誤——你的情感將得不到回應,

因為他(她)根本感受不到你的情感。 因此, 對雙方來說, 這種關係將是膚淺的、單向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