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前需檢查清楚出血情況, 根據出血種類而採取不同的止血方法。
(1) 毛細血管出血:
呈小點狀的紅色血液, 從傷口表面滲出, 看不見明顯的血管出血。 這種出血常能自動停止。 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後, 以消毒紗布和棉墊蓋在傷口上纏以繃帶, 即可止血。
(2) 靜脈出血:
暗紅色的血液, 迅速而持續不斷地從傷口流出。 止血的方法和毛細血管出血大致相同, 但須稍加壓力纏敷繃帶;不是太大靜脈出血時, 用上述方法一般可達到止血目的。
(3) 動脈出血:
來勢兇猛, 顏色鮮紅, 隨心臟搏動而呈噴射狀湧出。
動脈出血的止血方法有:
1、指壓止血法:
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 使血管被壓閉住, 中斷血流。 在不能使用止血帶的部位, 在身邊沒有器材或緊急情況下, 可暫用指壓止血法。
2、採用加壓包紮法止血:
傷口覆蓋無菌敷料後, 再用紗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疊成相應大小的墊, 置於無菌敷料上面, 然後再用繃帶、三角巾等緊緊包紮, 以停止出血為度。 這種方法用於小動脈以及靜脈或毛細血管的出血。 但傷口內有碎骨片時, 禁用此法, 以免加重損傷。
3、採用止血帶止血法:
四肢較大的動脈出血時, 用止血帶止血。 最好用較粗而有彈性的橡皮管進行止血。
注意:縛止血帶的時間, 原則上不超過一小時, 如需較長時間縛止血帶, 則應每隔半小時松解止血帶半分鐘左右。 在松解止血帶的同時, 應壓住傷口, 以免大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