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度。 在常溫(15 ~ 20℃)下, 藥材成分基本穩定, 利於儲存。
二、濕度。 濕度顯示空氣中水蒸氣含量的多少, 濕度高對中藥儲藏不利, 能直接引起潮解、蟲蛀、黴爛、軟化、粘連等各種變化。 一般中藥正常的含水量為10% ~ 15%左右, 超過15%易生蟲生黴。 中藥的害蟲谷象、米象, 在中藥含水量超過15%~20%時繁殖最快。
三、空氣。 空氣中的氧和臭氧對藥物的變質起著關鍵的作用。 臭氧作為一個強氧化劑, 能與藥物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 從而影響其品質。 如大黃、白芍及含鞣質類的中藥, 顏色加深就是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氧化變色。
四、日光。 日光照射對某些藥材能促使其成分發生氧化分解等反應, 故薄荷、荊芥、當歸、川芎等含揮發油的藥物, 不宜在陽光下久曬, 否則會出現變色變質現象。
對易黴變類中藥, 主要應嚴格控制其本身的水分和儲存場所的溫度、濕度, 避免日光和空氣的影響, 防止黴菌生長繁殖。 如牛膝、遠志、甘草等, 應置通風、乾燥的庫房, 嚴防潮濕生黴。
中藥飲片來源廣泛, 成分性質差異大, 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因此, 在貯存養護時, 一定要嚴格控制外部條件, 並根據不同品種, 不同季節, 採取不同的措施、方法。 首先控制大環境, 冬季天氣乾燥、濕度小.使用加濕器, 採取地面多撒水、勤拖地等方法增加空氣濕度;夏季濕度大、溫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