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理中湯治療少陰病

通常認為, 四逆湯是治療少陰病的主方, 理中湯是治療太陰病的主方。

四逆湯可用于治療太陰病, 但理中湯一般不用於治療少陰病。 即使是附子理中湯, 也是以治療太陰病為主的。

讀清代醫家鄭重光《素圃醫案》, 見鄭氏治療三陰病, 每以理中湯收功。 更見書中有用理中湯和附子理中湯治療少陰病者, 錄之可供參考。

“又如汪君, 庚申年在瓜鎮, 時九月杪, 得傷寒。 初幼科醫治, 先發表, 即大汗如水。 繼和解而熱不退, 益增煩躁。 再投白虎、涼膈, 即神昏默睡, 喚亦不醒, 搖之惟開目而已。 病至十九日, 自郡迎餘至瓜鎮,

切其脈洪大無倫, 重取則散, 身重蜷臥。 餘曰:此因誤治, 寒入少陰矣!初必夾太陰傷寒, 宜用溫經, 誤投表藥, 致魄汗淋漓, 陽因汗越, 益增煩躁。 再服苦寒, 陽氣愈消, 至耳聾昏睡, 此少陰, 非少陽也。 脈反散大, 乃真陽欲脫之機, 急投附子理中湯二劑。 服後脈稍斂, 欲小便, 乃就桶, 小便已, 即寒戰口張欲脫。 再以理中湯重加人參, 連進二劑, 方陽回蘇醒。 次日回郡, 留理中湯方藥調治, 半月始痊。 ”

治療一誤再誤, 寒入少陰, 真陽欲脫, 作者並沒有用四逆湯、白通湯等方, 而是用附子理中湯救急。 藥後尚待陽回蘇醒, 接方竟然是理中湯重加人參。 治少陰欲脫之證, 接方竟然去掉前方中之附子。

中醫臨床需要“規矩”, 更需要“權衡”。

“規矩”可學, “權衡”須悟。

治療少陰病危重症,

常用四逆加人參湯合枳術丸加減。 或謂這是附子理中東加減, 但所用並不是附子理中湯, 仍然是四逆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