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速汗與長汗

許叔微在《傷寒九十論》麻黃湯後列一案:鄉人邱忠臣……病傷寒, 予為診視。 其發熱、頭疼、煩渴, 脈雖浮數無力, 自尺以下不至。 予曰雖麻黃證, 而尺遲弱。 仲景雲, 尺中遲者, 營氣不足, 血氣微少, 未可發汗(見今本《傷寒論》第50條)。 予建中湯, 加當歸、黃芪, 令飲之。 翌日病者不耐, 其家曉夜督發汗藥, 其言至不遜。 ……但以建中調理而已。 及六七日, 尺脈方應, 遂投以麻黃湯。 ……仲景雖雲不避晨夜, 即宜便治。 醫者亦須顧其表裡虛實, 待其時日。 若不循次第, 雖暫時得安, 虧損五臟, 以促壽限。 ……昔範雲偶感寒疾……請徐文伯診視之……曰便瘥甚易,

但恐二年後不復起爾。 雲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況二年乎。 文伯以火燒地, 布桃柏葉, 設席置其臥上, 頃刻汗解, 以溫粉撲之。 翌日愈, 甚喜。 文伯曰不足喜也。 後二年果卒矣。 夫取汗先期, 尚促壽限。 況不顧表裡、不待時日、便欲速愈乎。 每見病家不耐三四日, 晝夜促汗。 醫者顧利, 恐別更醫, 隨情順意, 鮮不致斃。

雖是宋人書中所述, 但讀來卻如同是今天的寫照。 看來古今病人多數一樣, 都“不耐”, 想快點好;古今庸醫也類似, “顧利, 恐別更醫, 隨情順意”, 幫著病人去追求速效;古今如張仲景、徐文伯、許叔微那樣的明醫都不多。 張仲景知道當汗但是須待時日汗才無損;徐文伯可以明瞭疾病的整個進程, 可以預言“便瘥甚易, 但恐二年後不復起”, 治療後注意將息法“溫粉撲之”;許叔微可以指出“不循次第,

雖暫時得安, 虧損五臟, 以促壽限”, 患者“其言至不遜……但以建中調理而已”。

患者更多想快點看到療效, 而醫生更應該考慮病人的長遠效果、甚至根治的問題。

具體到從“汗”論治銀屑病。 從有這樣的理論和實踐開始, 一知半解的患者、醫者、商家就開始合力求“速汗”, 於是汗蒸有了, 於是薰蒸法有了, 於是幫助患者大汗特汗的很多方法應運而生。 在這過程中, 有誰對於“汗法治療銀屑病”的真諦真正下過功夫?

汗法之所以稱之為“法”, 是有法度的, 有節制的, 有規矩的, 有適用範圍的。

汗法的目的在於長汗, 微汗, 汗出遍身均勻。 是幫助人體恢復健康, 而不僅僅是針對症狀和疾病。

如果能真正通過治療獲得“長汗”的狀態——盡可能多的時間保持遍身溫熱、微似有汗,

並且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轉變為以維持這種健康的狀態, 那麼, 就會健康常駐。 把治療提到了健康的高度, 疾病的根治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但是如果汗不得法, 只求“速汗”, 只求症狀和疾病的暫時減輕, 沒有從思維的高度認識健康醫學和疾病醫學的不同。 那樣, 得到的結果只會是治病而傷人, 不僅病會去而“復發”, 更會禍不旋踵。 範雲偶感寒疾, 為了快點治好小病, 而過了二年嘗到“速效”的惡果——死亡的故事, 值得我們警醒。 “取汗先期, 尚促壽限。 況不顧表裡、不待時日、便欲速愈”的古訓當作為醫者的座右銘。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