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衰研究前景廣闊

關於什麼是中醫, 有很多解釋, 眾說紛紜, 難以形成統一的概念。 筆者認為, 中醫與西醫儘管有很多不同, 其中最主要的差別是其世界觀與方法論的不同。

西醫是從構成論出發, 本著結構決定功能來研究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療的問題。 中醫則依靠生成論來看待世界和人體, 由此形成了中醫的特色。

在《內經》作者看來, 世界萬物都是自然生成的。 《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夫變化之用, 天垂象, 地成形, 七曜緯虛, 五行麗地;地者, 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 ”《周易·繫辭》把十個自然數, 賦予天地的屬性, 天之數一三五七九,

地之數二四六八十, 天之數與地之數的和, 就構成了“大衍”之數。 所謂“衍”, 就包括了萬物的繁衍和族群的綿延。 《尚書大傳》曾經用“天生地成”、“地生天成”的方法, 解釋水火木金土的生數與成數。 積數成象, 用象數概括萬物, 這是古人研究世界的一個重要方法。

人是從哪裡來的?《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複地載, 萬物悉備, 莫貴於人。 人以天地之氣生, 四時之法成。 ”人儘管是天地之間最貴的, 但是也是萬物之一, 並且不僅包含天生地成的空間因素, 而且還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時間因素。 《周易·繫辭》說:“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取類比象不僅是中醫學的常用方法, 也是古人研究世界的基本方法。

《素問·金匱真言論》就把五方、五色、五味、五音等與五臟聯繫在一起,

說肝“其數八”, 心“其數七”, 脾“其數五”, 肺“其數九”, 腎“其數六”, 把心肝肺腎四髒用“成數”來表示, 脾臟用“生數”來記述, 這也就是“脾土常以四時養四髒”理論的淵源, 也是“脾為後天之本”學說的理論根據。

關於人體是生成的觀點, 最有代表性的是《素問·五臟生成篇》, 這一篇直接點明了五臟是生成的, 五臟的結構由生成因素決定。 在這一篇裡, 《內經》作者強調四肢百骸、氣血筋脈、腧穴與五臟的統屬關係, 五臟之間的制約關係, 以及自然界五味、五味與五臟的關係, 並將這些理論與診治疾病密切聯繫起來, 稱之為:“診病之始, 五決為紀。 欲知其始, 先建其母。 ”

生成論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為了回答天地生成萬物之後,

是削弱了世界的整體性, 還是加強了宇宙的整體性?世間萬物是完全無序的混亂狀態, 還是非常有序的整體狀態?顯然, 古人強調的是世間萬物不是各自獨立、互不相干的混亂結構, 而是互相影響、彼此相關的有序狀態, 這個有序的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的關係, 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就是五行學說。

人體也是如此, 四肢百骸、三百六十四穴, 它們不是各自為政、互不相干, 而是處於整體和諧的狀態之中, 動一發而牽全身。 人體各個結構的分化, 不是為了削弱人的整體性, 而是為了加強人的整體性。 凡是人體之內的結構, 即使是一個細胞、一種化學成分, 也必須服從整體的利益, 否則就是癌細胞, 或者就是有害的毒物。

中醫研究人體, 不是從現有結構出發研究其功能, 而是從生成論的角度探索何以生、何以成的原因。 魚活不了, 主要是水的原因;樹長不好, 要看看環境因素, 而不是僅僅從魚和樹的內部找結構的原因。

當然, 生成的物質有結構, 各種功能也與結構密切相關, 考察它們之間的關係, 都必須在整體生成的指導下來研究。 生成論可以包容構成論, 生成是一個自然過程, 構成只是某一時空的暫時情況, 一旦時空轉化, 結構也就變化了, 生成了另外一個結構。 我們每個人, 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結構的更新變化, 各種細胞、組織結構的更新代謝都是瞬息萬變的, 想重複某一結構不變是不可能的。 “神轉不回, 回則不轉”, 升降出入不可停止,

一旦停止下來生命就會完結。

按照生成論與構成論的區別, 可以找出中西醫之間的明顯不同, 彰顯個性, 發展中醫事業, 應該重視對生成論與構成論的研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